2005年1月藥用丁基膠塞取代藥用天然膠塞在醫藥領域開始應用。然而,來自市場的最新信息表明,如今丁基膠塞卻市場供大于求,價格持續下降,質量難以穩定。
回首丁基膠塞走過的歷程,當年,在兩種膠塞更替前后,一些企業界人士看到丁基膠塞具有潛在市場前景,就紛紛上馬丁基膠塞項目,結果使我國丁基膠塞生產企業迅速增加,丁基膠塞很快就陷入了生產過剩的狀態。
事實上,從更換丁基膠塞之日起,大輸液產業鏈利益的重新分配與摩擦就從未停止過。應該說,大輸液企業和丁基膠塞企業是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關系,可是當2005年大輸液與丁基膠塞進入磨合期后,丁基膠塞的日子過得并不“舒心”,其價格直線下降。對于丁基膠塞的窘迫之景,許多丁基膠塞企業遷怒于上游大輸液企業的逼迫。
然而,丁基膠塞生產企業自身也有“軟肋”。由于大輸液企業偏好價格低廉的膠塞,而丁基膠塞產能過剩,于是,價格便成為丁基膠塞企業的主要競爭手段,無序發展、過度競爭難免會影響到產品質量。
在丁基膠塞企業日子日益窘迫的情況下,行業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在國際上尤其是在發達國家,一般都只有幾家大型的丁基膠塞生產企業供應市場,在這樣的行業結構下,生產能力集中、標準化程度高、資源使用有效率、安全質量有保證、技術開發有后勁,也易于主管部門監管。
可是,在利益的驅動下,我國的丁基膠塞企業已經從最初的不到十家發展到三、四十家,年產能也從30億只迅速發展到目前的250億只。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丁基膠塞行業實行整合,從優勝劣汰的角度出發,淘汰那些實力不強、水平不高、產品質量不過關的企業,重點扶持有發展前景的骨干企業,同時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產品能級,從而走出低價競爭的誤區。業內人士指出,在上下游企業之間,應該加強相互的溝通,包括丁基膠塞在售前、售中、售后等全方位的溝通。目前,外資企業已占領中國高端產品的丁基膠塞市場,其目光正在瞄準更大的普通市場。從有利于發展民族工業的角度出發,上下游企業之間也應該“化干戈為玉帛”,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