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造紙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舉世矚目。據中國造紙協會發表的《中國造紙工業2004年度報告》中統計資料,2004年全國紙和紙板總產量為4950萬噸,比2003年4300萬噸增長15.1%;總消費量為5439萬噸,比2003年4808萬噸增長13.2%;總生產量的增長繼續超過總消費量的增長;紙和紙板年生產量和消費量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造紙工業是國內少有的市場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滿足的行業之一。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發展階段,隨著國民經濟形勢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和提高,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紙張的消費量仍將明顯加快。紙張生產量的增長速度將在10%以上,高于國民經濟GDP的增長速度。特別是新聞紙、包裝紙和紙板及生活用紙等幾個主要產品的需求量和生產量都將大幅度增長。同時,造紙行業的發展還帶動了農業、包裝、印刷、化工、機械制造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需求增長。因此,我國造紙工業是一個發展空間較大的朝陽產業。
然而,我國雖已是紙張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一個造紙強國,和世界造紙發達國家比,有很大差距,我國造紙工業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近年來雖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仍不合理,企業多,規模小,粗放的增長方式也未能根本改變過來。在實際生產中“消耗多、污染大、效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資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造紙企業,它們的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大,在產品質量和成本方面還缺乏市場競爭力。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是近代環保戰略的三個主要發展方向。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資源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
現代制漿造紙工業的特點,是最適合推行循環經濟的行業之一。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面臨原料供給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必須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必須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實施清潔生產,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為我國造紙工業實現新型工業化、現代化而努力。
我國造紙工業面臨第一個大問題是造紙原料供給問題
造紙原料是造紙工業發展的基礎。在我國造紙工業持續發展過程中,原料的供給將始終是困擾我們的瓶頸,今后將會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是原料結構的不合理,一方面又是嚴重供給不足。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造紙原料結構的不合理,表現在木漿比重低,在國產紙漿中木漿比重不足10%。因此,近年來我國每年不得不大量進口商品木漿,進口數量在逐年大幅度增加。2000年各類商品木漿進口334.51萬噸,2003年已達603.4萬噸,比2002年增長14.6%,2004年升到731.8萬噸,比上年又增長21.8%。為解決小草漿廠造成污染的停產,并為彌補造紙原料的不足和代替部分木漿,近年來我國每年又大量進口廢紙。進口廢紙質量好,可代替部分木漿,價格比木漿便宜,很受國內企業歡迎。
統計資料表明,從1990年以后,國內原生紙漿的增長遠遠落后于總用漿量的增長。2003年在國內紙和紙板生產量比1995年增長80%的情況下,自產原生紙漿產量幾乎是零增長。不單是木漿產量基本沒有增長,而由于調整產品結構、保護環境、控制水污染,草類原生紙漿也沒有更大增長。因此,近年來我國紙和紙板生產量大幅度增加所需紙漿原料,主要是依賴進口木漿和進口廢紙。我國造紙工業對進口的依賴性已在日益增大。可是,長期依賴進口以解決我國造紙原料嚴重短缺是很不現實的。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發展面臨的相當嚴重的問題。
2004年我國進口紙漿和廢紙共用外匯60.55億美元,其中進口各類商品木漿用匯43.3億美元,進口廢紙用匯17.25億美元。另外,由于國內高檔次紙張品種有缺口,還需進口一定數量,2004年進口各類紙張603.78萬噸,又用匯37.58億美元。我國造紙行業總用外匯98.13億美元。
為解決原料結構的不合理和供給不足,我國造紙工業原料方針確定為:“轉向以木材為主要原料,要逐步形成以木材纖維為主,擴大廢紙回收利用,科學合理使用非木材纖維的多元化原料結構”。
首先,努力提高木材纖維原料比重,是我國造紙工業實現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所必需。其關鍵是要解決木材原料問題。世界現代造紙工業面對市場全球競爭和對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要求,都是采用可再生的木材(特別是低成本林木和利用廢紙)為造紙的主要原料;企業生產規模和主要裝備向大型化發展;工藝技術先進和加速科技進步來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降低消耗,減少污染。世界造紙工業發展成功經驗最重要一條,是以木材為造紙主要原料,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大規模建立造紙原料林基地,實現林紙一體化。這在業內外已基本形成共識。
在過去特殊的歷史條件下,限于國家森林資源缺乏和建設資金不足的客觀因素,再加上我們主觀認識上和實際工作方法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使我國造紙工業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走的是一條以草類纖維為主要原料和小紙廠為主體的發展道路。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一些木漿造紙廠的主要原料還是依靠國家計劃分配,砍伐原始生態老林的木材來供應。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短缺國家,大力發展人工速生豐產林,實施林紙一體化是解決木漿造紙纖維原料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造紙工業走上循環經濟的重大問題。現在國家已將林紙一體化作為發展戰略實施。國務院2002年2月正式頒發了《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接著2004年2月又公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國家并拿出一定資金支持造紙企業建設原料林項目,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的一件大事。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國內一些大型造紙企業已經行動起來,開始運用循環經濟理念,組建林紙一體化企業集團,它擁有一定規模的制漿造紙企業和相應的原料林基地,實行從“選種→育苗→造林→采運→加工→制漿→造紙”一條龍的經營和資產一體化的管理,采用循環經濟模式,加快了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的進程。有的企業還得到了國家銀行財政的大力支持。這大大有利于實施企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有利于形成以造紙為龍頭的林、紙產業鏈,實現造紙業和林業的共同發展;還有利于調控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植被;更有利于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保護了水環境。國家的政策威力,確實把各方面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包括地方政府、企業,甚至境外的許多企業都積極參與,真是可喜現象。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林紙一體化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計劃、紙業、林業、農業、財政、金融、稅收、水利、生態和環保等諸多方面,實施起來有許多問題需要一一解決,有許多細致工作要一一去做。為了更好地推動這項偉大的產業工程加快順利實施,現在我們已有不少專家、學者和地方政府及企業,紛紛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同時,隨著我國林紙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問題和矛盾也就會不斷出現。目前許多經正式立項、并經國家批準的項目,在實施中就遇到了不少問題和困難。如有許多項目啟動后,不是在建設資金方面出了問題,就是造紙所需原料又沒完全落實;還有的項目在培育速生材宜林土地的供應范圍方面出現了爭論,遲遲得不到落實,甚至還有阻力,這些不正常的現象確實對人們的積極性有一定挫傷。
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開始提出林紙結合,“紙辦林”,“林辦紙”,在轉為市場經濟體制以后,改為林紙一體化,距今已有20年了。根據報刊發表的資料,現在我國造紙人工林僅占國家規劃速生林面積的1.4%。這當然是前些年因受政策、體制、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使這項對紙業和林業都有利,對國家、對林農都有好處的大好事,一直卻是步履維艱。令人高興的是現在已取得了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國家正式確定林紙一體化為國家發展戰略,真是太不容易了。筆者認為,當前為了把林紙一體化這件大事加快做好、使其健康發展并取得積極成果,在國家已確定林紙一體化作為發展戰略、并正式發布一系列政策和規定的情況下,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還應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將林紙一體化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政策問題(如如何使速生豐產林土地落實;如何解決速生豐產林的經營自主權;如何解決稅費過多過重問題;如何更好地調動人工林經營者和投資者的積極性等),認真按照國家已頒布的文件規定精神執行,積極調整相關政策和根據中央這些文件指示精神制定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切實落實營林土地、林權和減輕稅費。我們知道,在目前我國現實的情況下,做任何事情還需有地方政府和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才行。同時,對已列入林紙一體化規劃的項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國家有關部門還需搞好協調,幫助落實。
作者簡介:胡宗淵,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歷任輕工業部造紙工業局副局長、外事司司長兼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輕工業部技術顧問、輕工業部科技委顧問、中國輕工總會技術顧問等職,1998年10月正式離休;現任第四屆中國造紙學會顧問,兼任華南理工大學顧問教授、天津科技大學顧問教授。
但是,目前造紙需用木漿供給不足問題,依靠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加快植樹造林建設新的紙漿廠,恐非短期內可以辦到的。因此,每年還只能繼續從國外進口各類商品木漿。為了保障供給造紙企業利用國外資源,進口木材和木片也是一條出路,依據當前的“全球出擊實施國家資源開發戰略”到境外木材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去開發原料資源,不失為上策。
其次,充分利用廢紙資源也是我國造紙工業原料調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造紙工業實施循環經濟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今我國廢紙漿用量已占造紙用漿總量的50%。 這充分說明我國造紙工業對廢紙資源已有較大的依賴性。但是,應該看到,國內廢紙的回收狀況很不理想。目前國內廢紙回收率僅為30.6%。廢紙的來源很大一部分是依靠進口。近幾年我國廢紙進口量猛增。1988年僅有38.4萬噸,1998年192萬噸,2001年上升到641.91萬噸,比上年增長72.85%,2003年達938.18萬噸,又比上年增長36.51%。已為1988年的24.4倍。2004年為1230.69萬噸,比上年增長31.18%。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廢紙進口國。據美國林紙協會統計,2003年全球可貿易廢紙量約為2550噸,中國占36.8%。當年美國出口1390萬噸,其中592萬噸銷往中國,占43%,中國從歐洲進口300萬噸,占歐洲廢紙銷售總量75%。2004年我國進口廢紙已占全球可貿易廢紙量的48%以上。不僅引起國際廢紙價格猛升,同時也帶動國內廢紙價格上漲。
當前,我國造紙工業以廢紙為原料的比例越來越高,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國內紙張的回收利用率較低。 近一、兩年還將有一批以廢紙為原料的新紙機投產大都是考慮使用進口廢紙。據報道國外造紙工業也在增加廢紙用量。它們以廢紙為原料的新紙機也在不斷增加。國際市場上可供廢紙量的增幅相對在減少。因此我們一定要密切注意掌握國外廢紙資源可供狀況和國內進口數量動態。 為免產生危機,我們造紙企業一定要有應對措施和風險準備。在不斷擴大利用進口廢紙的同時,必須居安思危,具有憂患意識,認真思考這一關系我國造紙行業和造紙企業今后發展的大問題。
要減少對進口廢紙的過度依賴,加大國內廢紙的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緩。首先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國內廢紙的回收工作。為把這項工作做好,很重要的是要依靠國家制定政策和法規來引導,努力提高國內廢紙的回收率。幾年來,有關方面已多次提出建議,如加強國內廢紙的分類挑選;很好地分別建立廢舊新聞紙、廢牛皮紙和瓦楞包裝紙板廢紙的回收系統;對一些大中型辦公機構的辦公用紙,建立良好的回收體系;對家庭、工業和零售商店回收的包裝用紙加快研究回收系統;并還建議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廢紙加工基地;建設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紙種、不同規模的廢紙回收集散基地和規范化的廢紙交易市場;以及組建大型廢紙企業集團;甚至還呼吁建立企業的廢紙原料基地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也都是國外成功的經驗。當前,美、德等國家都以法律形式強制要求造紙企業必須用一定數量的廢紙作為生產原料,并給予回收企業一定的補貼。日本和韓國政府機關和有關部門都建立有很好的回收體系和渠道,制定有完整的法規和規定,從政策上和法律上給廢紙回收利用以保證。國外這些好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第三,合理使用非木材纖維原料。中國是世界上以草類纖維原料制漿造紙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也是非木材纖維原料制漿造紙的生產大國。非木材纖維原料主要是麥草、蘆葦、竹子和蔗渣,其中麥草比重最大。
科學合理地利用非木材纖維原料資源,根據其特點,應區別采取不同的應用措施。其中竹子是優良的中長纖維非木材造紙原料,蘆葦(荻)、蔗渣都是很好的造紙原料,國家支持鼓勵建設制漿廠。用禾(麥、稻)草制漿造紙,我國有悠久歷史。而稻、麥草是我國廣大農村的農業剩余物,價廉、數量又大,在目前我國非木材纖維紙漿總產量中,麥草漿產量仍占比重最大。可是禾草資源比較分散,收集和運輸上有一定困難,不適合建規模太大的草漿廠。又由于纖維本身特性及適合小草漿廠的制漿廢液回收治理技術還不十分成熟可靠,裝備也不完全符合使用,廢液綜合利用也沒完全過關,有些研究的科技成果在技術上可行,但在經濟上還不完全可行。這些都是當前擴大利用禾草類纖維原料制漿造紙的最大障礙。因此,為保護環境,消除污染,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對禾草漿廠加以限制。
今后如何用好我國農村大量的稻、麥草資源制漿造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決不能走過去的老路,我們應該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研究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道路。
我國造紙工業面臨的第二個大問題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問題
造紙工業是與資源、環境極為密切的行業,特別是水資源。我國一般紙廠噸紙水耗高達100米3以上,噸漿紙綜合水耗高達300米3以上。而國外紙廠噸紙水耗僅為10~20米3,甚至低于10米3,噸漿紙綜合水耗為35~50米3,可見節約用水潛力很大。我國是世界上嚴重缺水國家之一。2002年12月國家已正式發布“造紙產品取水定額”標準,并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國家明確提出:“水資源作為關系我國經濟安全和長遠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之一,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要求加強工業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并將我國造紙工業列為當前重點抓好節水工作的五大高耗水行業之一。在今后造紙產量增加的同時,不但用水量不能增加,而且還要每年減少1.3%。就我國造紙行業現狀的總體來看,除近年來新建和改建的一些造紙企業,它們生產用水量基本上都能達到要求外,但絕大多數的造紙企業用水狀況很不好,取水量高,用水效率低,甚至還在大量使用地下水資源。因此,造紙企業的節水工作任務艱巨。必須增強節水意識,提高定額管理水平,使定額管理成為企業提高用水效率、實現合理用水的重要措施。必須認真把節水工作當作我國造紙工業一件大事來抓。
造紙工業在世界上曾被認為是一個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行業。國外一些造紙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也曾對環境造成污染。可是從60年代后期,由于制漿造紙的科技進步和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究開發,至今已得到很好解決并做到了清潔生產。可是,我國造紙工業因木材資源缺乏和建設資金不足,長時期是以草類纖維原料,特別是以稻、麥草為主,以小紙廠為主,又多采用傳統的堿法制漿工藝漿廢液回收處理和污染防治難度大,費用高,有些小草漿廠的制漿廢水不經任何處理就直接任意排放,造成江河嚴重污染,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我國造紙工業的環境保護工作,應該說是有了很大進步。許多企業堅持清潔生產,走循環經濟道路,很有成效。但從整體來說,還很不夠,不少企業,包括個別較大企業因不達標排放而被環保部門和社會媒體曝光。
在當前環保要求很嚴格的情況下,對于小化學草漿廠又沒有好辦法治理污染的情況下,國家只有采取勒令“關、停、并、轉”的硬性規定。 我國木材造紙原料短缺,現在每年國家不得不花費幾十億美元從國外進口紙漿和廢紙。可是我國還是有大量的草類原料,特別是稻、麥草資源,它是農業剩余物,價廉、數量又大。還是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為此,目前我國造紙工業的原料方針還是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非木材纖維原料”。我國是世界上草類原料制漿造紙生產大國,且有悠久歷史,多年來在科學研究和生產領域已積累了豐富經驗,草漿和其他原料紙漿配抄,還是可以生產出不同品種的高檔次紙張,且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可是,稻、麥草制漿廢液回收處理這一難題,卻成為當前我們利用稻、麥草類原料制漿造紙的最大障礙。
關于草類原料制漿污染問題,早在2002年6月當時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鄒家華同志到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調研座談時,著重論述了科研工作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希望在解決非木材纖維原料制漿污染問題等方面有所突破。
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們許多科研單位已在進行無污染、少污染、無排水、少排水的草類纖維制漿新技術、新工藝的試驗研究工作,并已取得很好成效。如爆破法制漿、溶劑法制漿等新工藝,開發研制出新的制漿廢液回收技術和裝置,有的已在企業采用和投產運行。尤其是最近筆者有幸又接觸到多項關于改變小草漿廠傳統制漿的新工藝,不用堿蒸煮,在常壓低溫下生產,從源頭上控制制漿廢液的污染,紙漿得率高,產品質量還不錯。并將紙漿的濃縮、洗滌、漂白等生產廢水進行分別處理后循環使用,不排出廢液,生產用水量很少。生產過程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不再造成二次污染。設備簡單,投資省,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實施了清潔生產,實現了循環經濟。這些科研成果適用于稻草和麥草等秸稈原料。筆者曾到這些示范基地現場進行參觀了解,看后很有啟發和收獲。他們有些已經建成了生產線正式生產,有的正進行規模化、連續化,建設新生產線而繼續完善中。因此,期望他們能在利用稻、麥草纖維原料的制漿造紙大生產方面取得成功。這不僅是我國制漿造紙工業的重大創舉和重大突破,也是利國利民,增加農民收入和支持“三農”并能使一批小草漿廠能不再污染環境,而獲得生存的大好事。
解決好我國造紙工業原料供給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兩大問題是關系到我國造紙工業能否持續、快速、健康、穩定地發展,也是我國造紙工業能否走新型工業化、現代化道路的關鍵。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為此做出更大努力。
胡宗淵,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歷任輕工業部造紙工業局副局長、外事司司長兼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輕工業部技術顧問、輕工業部科技委顧問、中國輕工總會技術顧問等職,1998年10月正式離休;現任第四屆中國造紙學會顧問,兼任華南理工大學顧問教授、天津科技大學顧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