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塑料的應用領域日趨廣泛,用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工程塑料由于具有更優異的性能而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塑料品種。2006年,其產能和消耗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未來要更好地發展這一產業,企業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塑料是電子信息、交通運輸、航空航天、機械制造業的上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塑料表觀消費量的增長與GDP增長的彈性系數為1.1~1.5:1。其發展不僅對國家支柱產業和現代高新技術產業起著支撐作用,同時也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中國工程塑料市場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20年,但其增長速度卻是驚人的,幾乎是以GDP 3倍的速度在逐年增長。與通用塑料相比,工程塑料具有更優異的機械性能、電性能、耐化學性、耐熱性、耐磨性、尺寸穩定性、耐候性等優點,比金屬材料輕,成型時能耗小,因此成為當今世界塑料工業發展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材料。以下幾個表格反映了五大工程塑料的需求量及其在汽車、電子電氣等行業中的應用情況。
近年來,中國工程塑料工業雖然一直在快速發展,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品種也在增加,但仍然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大部分中高檔產品仍然采用進口原料。
2005年行業狀況
汽車、電子電氣是工程塑料應用的重要領域,2005年工程塑料的這兩個應用市場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和國際化,部分加工企業的盈利能力也不如人意。
汽車領域應用
目前社會正朝著注重環保、安全、健康的方向發展,節能與環保成為汽車工業的兩大課題。輕量化、舒適化、節能化是汽車發展的最新趨勢,這一趨勢加速了汽車塑料化的進程。塑料以其重量輕、設計空間大、制造成本低、性能優異、功能廣泛,最終使汽車在輕量化、安全性和制造成本幾方面獲得更多的突破,從而成為了21世紀汽車工業最好的選擇。國家發改委已制定相關政策,加速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同時也限定了汽車的燃油消耗標準,加之由于去年的原材料漲價,許多整車廠為了降低成本已放開了指定材料的限制。這無疑給零配件生產廠商和塑料供應商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發展機遇。 表1 中國近年來工程塑料的需求(單位:萬噸) 表2 國內五大工程塑料用量預計(單位:萬噸) 表3 國內工程塑料市場消費情況(單位:%) 表4 國內電氣行業用量對比(單位:萬噸)國內汽車零部件的加工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新的加工設備、加工工藝被大量地采用,從而使工程塑料的應用水平和用量得以不斷地提升。今后工程塑料行業不再只是單純迎合汽車工業的發展,而是作為參與者要在汽車工業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電子電氣領域的應用
電子電氣向來是工程塑料的主要應用領域,其消耗量占到總用量的40%以上。隨著中國電器產品出口量的逐年增加,工程塑料的用量呈上漲趨勢里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盡管國內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還很低,但這并不影響制造業對工程塑料的巨大需求,特別是迫于成本壓力,市場對材料本土化的要求越來越明顯,這為工程塑料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和國際化
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國際性大企業都在國內建立了改性工廠和樹脂廠,大量跨國公司登陸使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由于看好中國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外國公司近來紛紛加強在中國進行本土化開發并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這些舉措都是跨國公司以強化市場地位、優化資源配置為目的的國際化運營。因此,國內工程塑料行業面臨的是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這就迫使國內生產廠要整合資源,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加強服務意識與市場開發力度,增加研發力量的投入,避免由于低水平的重復投入與低價無序競爭造成有限資源的極大浪費。 表5 2004年在車行業中的應用比例用量增加,但盈利水平有限。
2005年中國工程塑料市場需求火爆,但是企業利潤微薄。能源和原材料漲價幅度大大超過了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影響了大部分加工工業的盈利能力。加之部分下游行業回款形勢不好,使企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增長幅度過大。2005年中國工程塑料消耗量同比只增漲11.9%,低于前幾年的增長幅度,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漲價。許多加工企業被迫減少了低利潤的定單,同時也使用了部分再生料。尼龍和PBT使用再生料的情況較為普遍,而用于制作光盤的PC量至少降低了20%。
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成為熱門話題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去分析:一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再生原料,這塊市場不容忽視(幾乎占到了工程塑料總用量的五分之一,在歷年的統計數據中均未列入),但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極待規范,否則會造成工程塑料的非正規使用和聲譽敗壞,也會對下游產品的內在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最終導致國內工程塑料行業不能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則為落實循環經濟理念,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與資源,這是國家所鼓勵和支持的。總之,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整個行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2006年行業展望
受國家宏觀調控和石油價格的影響,2006年中國塑料行業的發展速度將理性地減緩,消費增長速度會從過去幾年的百分之十幾下降為8%~10%,但生產能力還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工程塑料市場也會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但增長幅度仍高于2005年。預計整體增長幅度為15%~18%。其中電子電氣行業仍然是主要應用領域;汽車、建筑、高檔包裝材料、體育健身器材和醫療器械行業將是增長幅度較大的市場;玩具行業由于PVC受到限制使用,有可能轉為使用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用量會有所增加。 主要工程塑料的產銷情況
1、尼龍。2006年用作工程塑料的尼龍預計在26萬噸,其中PA6占65%,PA66占27%,長碳鏈尼龍和耐高溫尼龍占8%。神馬公司PA66年產5萬噸裝置已順利開車,并有計劃擴產到10萬噸。目前有國內廠家正在開發PPA和長鏈尼龍。
2、PC。PC在消費增長率中是最高的,八年來的平均增長率超過了40%。2006年用量預計在86萬噸。這主要得益于光盤、建材和包裝市場。今后有潛力的市場應該是汽車、照明和建材。有人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內,中國市場需求將成為拉動世界PC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中國已開發了分子量可控的全酯交換法生產工藝。在碳酸二苯酯的合成方面有了突破,總收率達到85%,催化劑壽命在3個月以上,綜合經濟指標優于目前所有工藝,并取得了專利。2006年拜耳在上海的PC工廠將開工生產,加上帝人在嘉興的工廠,國內PC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年。旭化成在大連的項目和三菱在上海的PC項目都在實施中;藍星公司建廠計劃也在逐步落實。
3、POM。2006年POM的用量預計超過24萬噸。目前國內產能大約5萬噸/年,杜邦、寶理在中國的工廠都計劃將產能提高到6萬噸;云天化計劃分幾步將產能擴至9萬噸;新疆聯合化工、藍星公司也都有計劃在近幾年中建立POM生產裝置。2010年國內有可能達到產需平衡。
4、PBT、PET。兩者用量大約在14~15萬噸之間。藍星集團和臺灣長春都有計劃建立PBT樹脂生產裝置,建成后國內樹脂也將達到產需平衡。改性裝置新建的包括:朗盛公司里錫4萬噸工廠和Polyone深圳工廠。
5、MPPO。需求量預計達到4.6萬噸,目前主要依靠進口。2006年有一套聚合能力40里噸/年、摻混能力10000噸/年的PPO工廠將在中國開工建設。
6、特種工程塑料。PPS:市場需求為6000噸/年,國內生產不足1000噸。目前一套5000噸/年裝置正在建設。最近有企業正在開發用于袋式除塵的PPS纖維。PI :2004年國內生產1700噸,主要是薄膜、覆銅箔和模塑料。一種最新開發的用途是用于保鮮膜。PEEK:吉林大學建成了500噸生產裝置,并與德固薩進行聯合開發。最近又相繼開發了PEEKK、PPES、PPEK、PPESK。
未來發展建議
國內工程塑料市場前景廣闊,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相關企業要好好把握這一機遇。
目前,國內樹脂合成力量正在增強,具有塑料改性、助劑、塑機模具、加工應用等完整的產業鏈及相應的基礎。但是,技術裝備水平相對較低,缺乏自主核心技術,產品結構不夠合理,專用料比例低,中低檔產品偏多。
另外,經營處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不高,產業集中度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因此,建議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裝備水平,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行業發展。“十一五”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企業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意味著要從過度依賴資金、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投入,以量擴張實現增長,轉向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技術進步,提高效率獲取經濟增長。
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要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加強引進先進設備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工作,提高塑料機械及成套設備的整體水平。加強應用研究,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努力提高塑料對金屬的使用比例,加快“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步伐,從而節省資源與能源。并且,要重視塑料生產、使用過程中的三廢污染問題,利用新技術搞好環保治理;加強對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做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此外,要加強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擴大市場占有率。
總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節約化道路,將成為工程塑料行業今后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