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皮革的生產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業界予以重視和解決。
原料是關鍵
目前國內人工皮革的原料以采用混型不定島超細纖維為主。在二種聚合物共混時,當二者采用適當的配比和粘度搭配以及選用適合的相容劑可以制得超細纖維,其單纖維度甚至可以達到0.003~0.005旦的水平。但這種纖維也有其缺點,雖然平均纖度很細,但其均勻性卻很差,有一部分成分由于粒子很小,得不到拉伸,致使強度很低,同樣影響人工皮革的質量。最近紹興梅盛采用0.05旦的定島超細纖維制作人工皮革亦已大體獲得成功,二者相比各有優缺點。
日本的人工皮革各公司走的技術路線各不相同。例如:東麗公司開發了高分子材料海島型雙組份纖維,從其中溶去一種組分,生產出超細纖維束,用這種纖維制成能體現骨膠原結構的仿麂皮人造革產品;日本鐘紡和帝人公司開發裂片型復合纖維(滌/錦復合),再經化學、物理的處理獲得0.1d左右的超細纖維,日本三菱和旭化成公司用紡絲機直接紡出0.1d左右的條綸和聚丙烯腈的超細纖維,三菱公司將這種纖維制成濕法纖網并用水刺進行固結制成非織造布,然后再經過浸漬、涂層等工藝制成人工皮革。由于各自采用的工藝各不相同,因此制得的產品性能和應用領域亦各不相同,使產品多樣化,各自拓展各自的市場,顯示其優越性。
我國工藝還比較單一,產品亦比較趨同,壓價競爭的趨勢已初見端倪。改變這種做法應從應用的原料做起。
水刺基布有待發展
目前國內幾家生產人工皮革的企業都采用針刺布作為基布,但從國際上看,采用水刺做成的高密度非織造布作為基布的也不在少數。水刺非織造布具有特殊的手感和三維結構形式,用以制成的人工皮革無論從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上都有著優異的效果。
水刺人工皮革基布可以采用直接紡成的超細纖維加工而成,也可以采用復合纖維加工成非織造布。除了采用梳理成網和交叉鋪網機用水刺固結生產絮片外,也可采用濕法成網做成超細纖維絮片和高收縮經編織物疊層后再用水刺夾固結。但是為了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水刺基布必須具有高密度。
如果采用裂片型復合纖維為原料,則水刺可以兼具開纖和固結兩種功能,把二者在一道工序上完成則更具有優越性。
水刺非織造布生產在國內發展十分迅速,生產能力已占有相當比重,應在超細人工皮革基布的生產中積極采用。
加強后整理技術
人工皮革的后整理技術十分重要,它是避免產品趨同,發展品種多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采取磨毛、軋花、拷花、層合、染色等各種后加工。并根據不同用途發展麂皮型、光面型、不露底革。利用"超細纖維"和多微孔質聚氨酯的技術,不定期可發展過濾材料高級揩拭布,拋光研磨材料、吸水輥等。
注意環保、安全
目前在共混紡絲時,一般都采用錦綸(滌綸)和聚乙烯共混,紡出的絲做成非織造布后,采用二甲苯等溶劑將聚乙烯溶去,形成超細纖維,而將溶去的物質淬取過程中排出的氣體對人體有害,且容易發生事故。因此很不安全。紹興梅盛采用水溶性滌綸與錦綸共混,較為合理。但目前COPET萃吸出來后,還未解決回收利用的問題。
另外,目前聚氨酯都采用DMF溶劑溶解,而DMF有毒,且不安全,國外已有采用水溶性聚氨酯,不用DMF溶劑,但成本要大大提高。而且水溶性聚氨酯采用較早如日本旭化成和三菱人造絲公司都是高密度水刺布浸漬少量聚氨酯制成人工皮革,只能起到改善風格的作用,做麂皮革勉強可以,要做光面革浸漬聚氨酯量要高達30%~50%,這樣才能使鞋材顯現出回彈性和膨松感。因此水溶性聚氨酯的應用目前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