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提高卻利潤下降據全國涂料工業信息中心最新的數據,2004年度我國涂料行業的總產量為298.15萬噸,比上一年度241.5萬噸的產量增長了23.45%。這一數字還僅僅是對我國涂料行業千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同比統計結果。如果算上那些小型企業和那些本不應該在這個行業繼續存在下去的作坊式工廠,我國實際涂料生產企業已近萬家,因此實際上我國涂料產量肯定已經超過了300萬噸。
據了解,2002年中國的涂料年產量首次突破200萬噸,而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我國的涂料行業又輕松跨過了300萬噸這個高檻。但是,在產量大幅提高的同時,我國涂料企業在2004年的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全國涂料工業信息中心對全國1200余家主要涂料生產企業的統計數據表明,這些企業2004年全年的銷售總額達到近540億元人民幣,較2003年增長了約26%,但其利潤額僅32億元左右,同比下降了8%以上。
回顧以往的統計情況,2001年我國涂料生產企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1.2%,利潤額同比增長了15%;2002年他們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7.4%,利潤額同比增長高達31.8%;而2003年其銷售額同比增長26%,利潤額同比增長也達到了21.8%。對比以上數據可以看到,2004年我國涂料產業在銷售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利潤率在本世紀第一次出現下降,涂料行業已經陷入了產得越多賺得越少的怪圈里。
根本原因是原料上漲如果分析2004年我國涂料行業的情況不難看出,原材料成本、運輸成本和能源成本的持續上漲,使得我國涂料行業本來就很微薄的利潤再次受到擠壓。
2004年原油價格的上漲使得化工原料價格也是一路飆升。以原材料甲苯為例,四五月每噸才5000元左右,到6月份已經漲到6200元/噸,進入8月已經漲到8000元/噸,過后迅速漲到8500元/噸,足足增長了50%。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就是,涂料利潤正在原油漲價中被“扒下”一層“皮”。
如果說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涂料企業還可能通過尋求其它途徑來消除的話,那么限載限超帶來的運輸成本以及能源成本的大幅上漲,再加上國內市場上的價格戰,使得涂料生產企業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雖然由于經受不住來自各方面因素帶來的成本上漲的壓力,2004年,國內大多數涂料企業曾經將銷售價格上調,漲幅普遍在10%到15%,有的甚至達到20%以上。就連大企業也不例外,華潤將旗下產品普遍提價6%到7%、廣州珠江化工集團的產品普遍漲幅在10%左右。但是,情況似乎并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
針對目前的這種情況,著名涂料專家朱傳綮認為,以300萬噸和13億人口為計算基礎,我國人均涂料消費量是2.3千克/年,與發達國家人均20千克/年和世界人均4千克/年的數字相比還有相當距離。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與國際上許多同行相比,我國涂料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還有相當的距離。按涂料平均每噸售價來看,世界第二大涂料公司PPG公司的產品為7610美元,日本企業為3000多美元,而我國卻低于1250美元。所以單純做大產量可能還不如人家提高某一產品科技含量所獲得的收益多,那些放棄高端市場而一味走低端路線的企業在過去的一年里也就增加了一些產銷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