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10月14日訊 普京來了,帶來了石油。
10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出席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并簽署了一系列協議。能源合作依舊是本次所簽大單的重頭戲。
記者獨家獲悉,根據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在當天簽署的《中俄上下游領域擴大合作備忘錄》,中俄石油換貸款計劃有望在此前簽署的1500萬噸/年的基礎上,額外追加1000萬-1500萬噸,總數擴大到2500萬-3000萬噸/年。
協議遲至13日下午才剛剛確定下來。“12日晚上中方還在要求加油量,俄方還在要求升高盈利率。雙方還僵著呢。”熟悉談判的此間人士介紹說。
合作備忘錄的主要內容是關于中俄合資企業——東方能源公司修建天津合資煉廠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
天津煉廠也將由此前商定的落戶天津濱海新區大港,改遷天津南港工業區,為天津市剛剛推出的“雙城雙港”的新規劃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雖然諸多具體細節仍未商定,雙方未來合作還存在變數,但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大門進一步打開,已是不爭的事實。
總量有望翻倍
13日當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俄羅斯總理普京共同簽署了《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并見證了12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其中,中石油和俄石油在結束了近10天的談判后,簽署了關于中俄兩國合資修建的天津大港煉油廠具體合作事宜的《中俄上下游領域擴大合作備忘錄》。
除《中俄上下游領域擴大合作備忘錄》外,合作文件還包括《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中國石油(行情 股吧)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于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框架協議、關于規范海關通關監管秩序的合作備忘錄、以及關于在俄羅斯境內組織和發展快速和高速鐵路運輸的諒解備忘錄等。
在此前的數輪談判中,中俄雙方一直未能就天津煉廠的油源達成一致。
俄方希望將此前簽署的“石油換貸款”協議的所有油源引入天津煉廠進行煉化,但是中方則表示,除了中俄石油管道提供的部分油源之外,天津煉廠還將有其他油源補充。
天津煉廠由于遷址事宜拖后了開工的進程,同時南港所劃定的煉廠修建區域還需要經過填海工程才可以正常使用。煉廠的交付使用期將會相應拖后——據記者掌握的材料顯示,煉廠修建的正常工期將為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