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盈利空間再受擠壓,繼今年6月削減開工率后,亞洲地區石腦油裂解生產商們10月份又掀起了一場減產風暴,試圖阻止烯烴價格的進一步下跌,以保證盈利空間。
近來乙烯和丙烯價格的下跌以及下游衍生物市場需求疲軟,已經迫使亞洲地區的裂解生產處于盈虧邊界。對于一些生產商來說,滿負荷運行裂解裝置已處于虧損境地。
日本一位生產商稱:“當前出售乙烯已經無利可圖,石腦油與乙烯的價格差至少要保持在250美元/噸以上,出口乙烯產品才能賺錢。”
據ICIS稱,10月第一周東北亞地區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裂解生產毛利比9月最后一周大幅下挫64.5%,降至60美元/噸。10月初亞洲地區乙烯現貨價格已跌至近4個月來的低點790~810美元/噸(CFR,東北亞),而丙烯價格也已跌至近3個月來的低點870~930美元/噸(CFR,東北亞)。
貿易商們同時表示,乙烯和丙烯下游主要衍生物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場的疲軟也是導致裂解生產毛利下挫的一個因素。
市場人士指出,此次亞洲地區裂解生產商們削減10月份產量的帶頭先鋒是日本公司。當前日本至少已經有3家公司宣布將裂解裝置的開工率降至90%以下,分別是三井化學、三洋石化和住友化學。
亞洲地區一位烯烴貿易商稱:“目前亞洲地區烯烴市場的供求平衡已經被打破,日本正在出口大量的烯烴產品,因此亞洲其他地區一些裂解生產商們將被迫削減產量。10月份日本估計將出口17~20船的乙烯船貨(包括現貨船貨和合同船貨),大約5萬~6萬噸。同時,因為開啟了新的裂解裝置,亞洲地區最大的乙烯進口國——中國市場的乙烯現貨需求大幅下降。”
中國臺灣中油公司位于林園和高雄的3套裂解裝置10月份的平均開工率已降至90%。而該地區另一裂解生產商——臺塑石化公司也已將位于麥寮的裂解裝置的開工率削減至90%。臺塑公司是在9月1日關閉了70萬噸/年的1號裂解裝置進行為期42~45天的計劃停工檢修,當前公司103萬噸/年的2號裂解裝置和120萬噸/年的3號裂解裝置的開工率均為90%。知情人士表示:“1號裝置重啟后,公司旗下裂解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將進一步調低,因為當前下游市場如苯乙烯和乙二醇的市場情況并不看好。”
受乙烯現貨價格疲軟的影響,印尼國內唯一的石腦油裂解生產商ChandraAsri公司計劃從10月中旬起將位于印尼西爪哇Merak的60萬噸/年石腦油裂解裝置的開工率從當前的85%進一步削減至75%。
不過當前韓國的裂解生產商們仍然在滿負荷生產。一些貿易商表示,這種現象并不令人感到驚奇,因為去年第四季度在石化產品價格崩潰的情況下,韓國裂解生產商下調乙烯產量的速度也慢于該地區其他國家的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