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首諾有限公司提出,中國表觀消費量的下降造成了中國產業的損害。“2007、2008年,因人民幣升值和調低進出口退稅,中國尼龍66切片的下游市場疲軟,進而影響了尼龍66切片在中國的表觀需求量。”
但根據商務部的核查,首諾有限公司的說法與實際情況有所背離:尼龍66切片在中國的表觀消費量事實上是在不斷增長的,“2008年比2006年要增長70.4%”。
目前,全世界只有約十家生產尼龍66切片的企業,有英威達、首諾公司,法國羅地亞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等。其中,英威達的產量約占世界市場的1/3。
發起反傾銷
神馬公司負責市場業務的一位管理層告訴CBN記者,神馬公司作為主訴方在2008年9月25日向我國商務部提交了反傾銷的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于美意英法和臺灣地區的進口尼龍66切片進行反傾銷調查。
2005年,進口尼龍66切片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6.92%,而2008年上半年為48.42%,海外產品進口量猛增。神馬公司向商務部申請反傾銷調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海外廠商在中國銷售尼龍66的價格比他們所在國、亞洲周邊地區的價格要低一些,對中國企業造成了損害。
海外企業存在傾銷的另一個事實在于,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的情況下,進口尼龍66切片的價格卻在下降。據海關數據測算,這一產品的加權平均價2008年上半年為19102.31元/噸,比2007年同期上升2.30%,但比2005年下降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