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橡膠助劑工業走過了52年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橡膠助劑工業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從1980年的年產1.2萬噸到2008年的60萬噸,增長50倍。 特別是進入“十一五”期間,我國橡膠助劑生產連創新高,2008年總產量6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50%以上,工業總產值130億元,產品出口占總產量30%,多個產品世界名列前茅。2008年,防老劑合計生產16.79萬噸,促進劑合計生產21.33萬噸,不溶性硫黃1.92萬噸,加工助劑和其他7.58萬噸。這是11月10日從橡膠助劑與新型原材料發展論壇上獲得的信息,該論壇由中國化工報、中聯橡膠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
在論壇上,山東陽谷華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副主任杜孟成先生表示,20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橡膠助劑工業同樣受到了沖擊,但仍然保持了10%的增長進度。但是,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這個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將較大地影響我國輪胎企業的利益,嚴重影響對美的出口,也會帶來對橡膠原材料產業的影響。橡膠助劑行業應該及時調整增長方式,調整出口戰略,保持橡膠助劑工業健康、穩定、可持續地發展。
杜孟成分析了我國橡膠助劑工業的現狀,認為我國橡膠助劑企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大幅上升。截至2008年橡膠助劑企業銷售規模超5億元(人民幣,下同)有7家,達2億元的有15家,有23家銷售收入超億元。
杜孟成全面展示了目前我國各種橡膠助劑的工藝現狀后指出,我國橡膠助劑企業在集約化規模化程度、自主創新能力和綠色環保的進程上,與世界大型助劑公司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未來的發展應以環保、安全、節能為中心,發展綠色化工。國內橡膠助劑界一定要加快推廣普及清潔工藝,將污染消滅在合成工藝中,保證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