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化工企業在華投資悄然升溫
2009-11-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巴斯夫 PPG 聚氨酯 塞拉尼斯
盡管籠罩在全球上空的金融危機陰霾還沒有散去,但9月份以來,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又有升溫跡象,特別是在石油化工領域,一波新的投資熱潮正在涌動。
9月17日,羅地亞投資1.6億元的7.5萬噸表面活性劑項目在鎮江國際化工園區開工;9月28日,中石化和巴斯夫以各占50%的比例,共同投資14億美元啟動南京揚巴二期建設;10月19日,拜耳材料科技宣布追加投資擴大其位于上海化工區的一體化基地脂肪族涂料原材料產能;瓦克與道康寧10月21日宣布,投資數千萬歐元的張家港合資工廠二期破土動工;10月22日,PPG在張家港的在華首家樹脂工廠開工;10月27日,塞拉尼斯宣布將位于南京基地的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產能翻番;11月3日,神華集團和陶氏化學的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
中國市場全球“獨秀”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中國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長率達7.7%,證明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及實施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等已顯成效。許多跨國公司認為,雖然全球經濟恢復緩慢,但中國“一枝獨秀”且今后走勢向好,中國是業務增長的希望。
巴斯夫董事會成員、負責亞太地區業務的薄睦樂博士在揚巴二期工程啟動儀式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機加速向實體經濟蔓延,巴斯夫在中國的業務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降。由于中國政府在關鍵時刻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刺激經濟舉措,巴斯夫(中國)業務從今年第二季度起出現回暖。此次追加投資,顯示了巴斯夫在華發展的信心——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PPG在張家港設立的新廠主要是生產汽車高端涂料樹脂。PPG亞太區總裁謝瑋德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汽車工業帶來嚴重影響,但中國“風景這邊獨好”,汽車工業實現了高速成長,產量為全球第一。由于看好中國發展前景,PPG把其他項目往后挪,集中資金保證中國項目如期建設,并定位于建設“綠色模范”工廠。到2010年新廠建成后,PPG在華車用涂料可實現本土化生產,成本可降低15%~25%。
堅持實現對華承諾
跨國公司當初進入中國,曾對在華發展作出長期承諾。近期不少公司宣布新的投資項目時,又重提“承諾”。全球著名的高性能塑料生產商之一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對上海拜耳一體化基地的Desmodur N脂肪族涂料原材料進行擴產,年產量從1.15萬噸增至2.7萬噸,以滿足中國汽車和其他工業部門對高性能原材料不斷增長的需求。拜耳高層表示,此項投資再次表明拜耳對支持中國和亞洲迅速發展的聚氨酯涂料市場的承諾。
提升乳液產能是塞拉尼斯公司在華眾多投資中的一個新項目。塞拉尼斯聚合物乳液業務總經理Phil McDivitt表示:“自3年前我們的南京基地投產以來,聚合物乳液業務在中國獲得蓬勃發展,并不斷向亞洲和澳大利亞拓展。此次擴產我們引入了最先進的EcoVAE乳液產品。塞拉尼斯對在中國和整個亞洲地區的發展有長期的承諾,這次擴能是我們對這一地區持續投資的最好證明。”
投資面向下游領域
與本世紀初跨國公司爭相在化工園區投資新廠的那波熱潮比較,這一輪投資大部分是續建、擴建項目,重點生產高附加值、有市場潛力的下游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同時,這些項目具有投資省、見效快等特點,大多一兩年內就能投產。
揚巴二期項目建在一期預留的地塊,將實施蒸汽裂解裝置改造,使乙烯年產能從60萬噸增加到74萬噸,同時新建2-丙基庚醇等10套化學品裝置,并擴建3套現有裝置。二期重點投向專用化學品,主要用于個人衛生用品行業包括沐浴露、洗發水、洗滌劑以及建筑行業等。
瓦克與道康寧合資的張家港硅氧烷工廠和氣相二氧化硅工廠的二期項目在金融危機時期啟動,主要考慮進一步為有機硅下游市場提供基礎原材料。道康寧張家港生產基地運營總監歐伯海表示,硅氧烷和氣相二氧化硅廣泛應用于建筑、汽車、電子、美容和個人護理、醫療保健、電力設施、太陽能等行業,二期投入將滿足客戶對高品質有機硅的需求。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