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球化工行業大型并購案件減少
2009年二季度全球宣布的化工并購案中交易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案件共有16宗,而一季度時這種水平的購并案僅為9宗。上半年全球化工行業交易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并購案共為25宗,比2008年同期發生的并購數量下降43%。
普華永道公司全球化工業務負責人法托表示:’考慮到當前信貸市場的狀況,今年上半年全球化工并購市場無論是數量還是交易價值都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二季度全球化工行業唯一一宗并購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是K+S公司從陶氏化學手中收購了莫頓鹽業。而一季度時全球化工行業超過10億美元的并購交易案件有3宗。
普華永道公司的馬克·漢拉恩稱:’對于大多數化工公司來說,2009年的重點是應對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影響,如調整產能、提高效率、優化現金流和資本支出。’
但是對于那些資產負債情況較好以及有充足現金流的公司來說,當前的并購機會較好。據普華永道稱,上半年戰略投資者占到全球化工行業并購交易市場87%的份額。從地區來分,北美和亞太地區是全球化工行業并購交易市場的主要地區,在交易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并購案件中,這兩個地區約占到全球總數量的87.5%。
亞洲將成未來化工并購頻發地
過去10年,全球93%的并購發生在歐洲和美國,亞洲在過去5年中的并購量僅占全球總量的6.7%,而所有這些即將發生改變。
由于當前全球化工市場中,美歐地區已趨成熟,西方生產商開始進入亞洲市場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亞洲部分公司也已具備了強大的競爭實力。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Celerant對329家公開交易的化工公司調查分析后預計,未來10年的化工并購活動將主要發生在亞洲,來自全球的生產商都瞄準了這塊蛋糕。 化工企業并購,應如何應對呢?
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聚焦“并購”熱潮
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已到了一個迫切需要產業升級換代的時期,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起伏無定形勢下,更加凸顯了并購在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優勝劣汰中的突出作用。這是10月31日出席在京舉辦的,中國化工行業并購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5次年會的業界高層形成的共識。針對金融危機背景下,部分行業暴露的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等突出問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只有下決心狠抓產業、產品和企業結構的大調整,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議代表普遍表示,產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規模化經營,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做大做強的行之有效策略。此間觀點認為,當前并購可以從兩個方面推進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一方面壯大已有產業,另一方面可以搭建新的業務平臺。企業可以在并購重組過程中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但是并購過程中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圍繞主業,以企業的發展戰略做指導;二是要重視并購后的企業文化融合。資源型行業的代表還指出,應在并購中實現資源、產品的共生耦合,相互關聯,相互支撐。以磷肥行業為例,磷礦資源要素的控制和有效配置是關鍵。
藍星任建新是走向世界的并購家
化工行業無人不知,藍星任建新是并購大王,試想下化工并購將在亞洲這塊土地上展開,藍星并購大王的稱號能否保住呢?接下來會有并購的想法嗎?
海外并購事件回顧:
陶氏化學收購羅門哈斯、巴斯夫收購汽巴控股公司等,都成為化工行業的大事件。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說去年企業間的并購推動了銷售額和利益的增加,那么,今年企業間并購則更多是為了生存和降低成本。全球化工行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要想生存發展,抱團取暖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