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經委統計數據顯示,該市市中區和東興區需從城區搬到園區發展的企業有60余戶。如何在“騰籠換鳥”中既調整工業布局,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早在今年3月30日,內江出臺措施,鼓勵城市規劃區內企業遷入工業園區。搬遷前提涉及投資強度、環評等多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必須著力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鳳凰汽配正在城西工業園區加速建設新廠房。董事長李開明說:“這不是簡單的剪切粘貼,而是發展性、擴能性搬遷。”搬入新廠房后,公司生產能力將由現在每年6萬臺增至30萬臺。
當前,內江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謀劃入駐城西工業園。園區內汽車產業的集聚發展,為內江打造“中國西部汽車零部件基地”提供了強力支撐。
“龍頭效應”激活產業鏈
威遠縣嚴陵工業集中區的玻球、玻纖產銷量均居全國前列。這與以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玻纖新材料”產業鏈關系密切。憑其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優勢,延伸了“白砂—玻球—玻纖—玻璃布—電子級布—玻璃鋼及其制品”產業鏈。近年來,吸引多家上下游企業入園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