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多時間起草的《四川省產業園區(產業集中區)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意見(2009-2012年)》(下稱“意見”)11月23日正式公布。根據意見,2012年,四川省將力爭建成一個年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的產業園區,使各類產業園區的工業增加值達到3900億元。
產業同構,是目前各地產業園區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為此,意見提出“因地制宜、關聯發展、成鏈發展、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合作發展”六大原則,并具體明確8個重要產業帶的園區產業定位。意見強調,一個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原則上確定1—2個主導產業,其主導產業的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比重應達到70%以上。
要不斷提升園區集約節約發展水平,盤活存量工業用地,鼓勵建設標準廠房,嚴格控制綠化面積,凈工業用地不得小于園區總面積的65%;行政辦公及生活設施用地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7%,園區建筑系數不得低于30%,工業項目容積率不得低于園區規劃標準。
不斷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的投資強度不低于每畝100萬元,國家級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的投資強度不低于每畝150萬元。
8個重要產業帶園區定位
成綿樂廣遂電子信息產業帶:重點圍繞數字視聽、集成電路、軍事電子、網絡通信、軟件、電子產品及配套材料等優勢產業鏈的構建和整合發展,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水平和競爭實力。
成德資自宜瀘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龍頭帶動、協作配套、關聯發展、開放合作的產業體系,鞏固提升四川重大技術裝備產業競爭優勢。
成德綿南資汽車產業帶:構建完善以轎車、貨車、客車、專用車整車和發動機等總成部件為鏈核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重點建設“一帶、六園區”(即:加快建設成德綿南資汽車產業帶,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園、資陽南駿汽車產業園、綿陽汽車產業園、德陽汽車產業園、南充汽車產業園、內江城西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攀西釩鈦稀土產業帶:重點突破釩鈦、稀土礦的采選、分離、加工應用技術,推進精深加工企業集聚發展,積極開發釩精細化工產品、高檔次鈦白粉、海綿鈦和高檔鈦材、稀土汽摩排氣催化劑、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蓄光發光材料、稀土電機、稀土農用材料等產品。
成樂綿硅產業帶:加快建設一批多晶硅、單晶硅和光伏光電項目,構建完善硅材料產業鏈,重點在光伏、半導體材料的后續生產環節上取得突破,形成以硅材料龍頭企業帶動應用企業關聯、成鏈、集聚、合作發展的產業格局,加快建設國際國內知名的硅材料產業基地。
川南沿江重化工產業帶:整合延伸天然氣、氯堿、煤化工、硫磷鈦產業鏈,積極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支撐川南制造業城市群和沿江產業帶建設。
川東北天然氣化工產業帶:規劃發展天然氣化工及精細化工產業鏈,重點引進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成遂南達服裝鞋業產業帶:積極引進知名品牌服裝鞋業生產企業,加快配套體系建設,在服裝鞋業生產及絲、棉制品印染和后整理等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突破,加快建設西部服裝鞋業研發生產和綜合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