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五年 大連石化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2009-11-5 來源:大連日報
關鍵詞:振興規劃
現代服務業。振興五年來,圍繞航運中心建設和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制定規劃和措施,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和加大招商力度,使大連的現代服務業進入一個高水平的發展時期。物流和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成效最為顯著。物流業:以保稅港區為依托,規劃建設大孤山半島保稅物流園區,將保稅港區的物流功能向金州區二十里堡和沈陽、長春、哈爾濱等東北腹地城市延伸,構建起了輻射遼寧沿海和東北地區、連接東北亞的保稅物流網絡。開通了大連至沈陽、哈爾濱、圖們等集裝箱鐵路班列7條,在東北節點城市建設多個大型集裝箱場站,初步建成了輻射內陸腹地的海鐵聯運物流網絡。重點建設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分撥中心、配送中心,極大地拓展了物流業的發展空間。完成“港鐵聯網”、“區港聯動”等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已形成了以大連港為中心,輻射整個環渤海港口的公共內支線網絡,物流信息服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和引進了一批物流企業,推進了物流業的專業化發展。在普洛斯、伊藤忠、東方海外、日通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下,第三方物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全市已有物流及相關企業1300余家,海運輔助企業730家,倉儲企業314家。金融業:通過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積極引進內外資金融機構,大連已成為東北地區的金融中心,是東北地區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種類最全、外匯結算和交易量最高的城市,并正在向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邁進。截至2008年,全市擁有分行(分公司)級以上金融機構89家,其中銀行46家,保險公司28家,證券公司2家,期貨交易所及經紀公司5家,金融資產總計7676.9億元,是2003年的2.1倍,金融從業人員5萬余人,比2003年增加2萬余人。已形成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及中介門類齊全,各業協調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外資銀行和擁有區域管轄權的內資金融機構業務覆蓋遼寧乃至東北、內蒙古和膠東地區,金融對外輻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區域性金融中心功能逐漸顯現。2008年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535.2億元,是2003年的2.2倍;本外幣貸款余額4062.7億元,是2003年的2倍。大連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聚乙烯和棕櫚油兩個期貨交易新品種,開始由農產品期貨向綜合性期貨交易市場轉變,成為國內最大的期貨交易所之一。在國務院批復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依托大連商品交易所,建設亞洲重要的期貨交易中心。
規劃建設了一批專業化的園區,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2004年,充分利用近海的廢棄國有鹽田和灘涂,在沿黃海、渤海兩岸,規劃開發建設了11個產業園區,簡稱“一島十區”,總規劃面積400多平方公里,有效地解決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2007年,又啟動了“兩區一帶”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臨港、臨海“兩區”規劃面積29.2平方公里;渤海造船產業帶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調整了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以高新園區為主的規劃面積達150平方公里。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