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德司達(DyStar)德國公司的破產保護期結束,昔日全球頭號染料企業的“帝國大廈”傾刻倒塌。業內人士預測德司達退出市場后,每年多達20%~30%的染料商機將成為全球染料企業的必爭之地。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染料供應商之一,德司達(DyStar)的破產是否就像專家們所言:全球染料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并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呢?恐怕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了!
市場風云變幻重組事件繁發
德司達市場占有率高居全球首位,由眾多昔日染料制造業巨頭的紡織染料部門合并而成,在9月28日申請破產保護之前,還拋出了不少的合作項目,沒有任何先兆預示著這一全球最大的染料企業行將破產。而就在兩天之后,如惡夢般的日子向世人宣告昔日染料巨頭將一去不覆返!
除了德司達破產外,2009年染料行業的并購、合資等事件也異常熱鬧。4月10日,巴斯夫成功完成了對汽巴控股公司的收購,震驚全球化工界的收購案塵埃落定;6月22日,亨斯邁宣稱其紡織染化業務部已完成收購印度麥拖(Metrochem)化學工業公司(巴羅達)的紡織中間體和專用品生產裝置,并表示將巴羅達裝置與亨斯邁現有的在中國青島和番禺及泰國Mahachai的裝置進行整合;7月20日,中國染料行業供應商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印度Kiri染料公司的合資企業LonsenKiri公司正式投產。
世界染料發展歷史上比較重大的染料企業改組有兩次,一次是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西歐染料公司把美國的染料企業從染料舞臺上趕下臺,從而占領了美國的染料市場;另一次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了染料歷史上規模最大和范圍最廣的一次改革。即:赫司特和拜耳合并了雙方的染料業務,組成了德司達公司;山德士分出了科萊恩公司;汽巴分出了汽巴專用化學品公司;巴斯夫收購了捷利康的染料部門等。西歐染料生產公司由六家變成三家,形成了德國德司達、瑞士汽巴精化及科萊恩三分天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