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化工協會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獻策
2009-12-17 來源:中華新聞
關鍵詞:歐洲化工協會 哥本哈根
一周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哥本哈根談判交鋒激烈,各集團之間分歧重重,能否達成協議前途未卜。為此,歐洲化工協會(CEFIC)本周建議:引入適當的獎勵措施,不斷推廣新的氣候友好型技術和產品,在遵循促進各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達成協議。
CEFIC強調,要達成有效協議,讓全球朝著預定的減排目標前進,應遵循三方面原則:一是必須發展新的氣候友好技術,而化學工業可以為達成國際框架協議提供決定性的具體解決方法。要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全球氣溫最多升高2℃的目標,必須推廣更多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現在許多國家都在制訂低碳過渡計劃,以指導溫室氣體減排,這需要與人口增長和現代化需求適應性更強的新技術來支撐。二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氣候友好創新產品和技術的傳播。框架協議必須將減排重點放在最大程度、最有效且成本最低上,以全生命周期而非生產階段的排放物來衡量碳排放量。三是能夠促進各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CEFIC表示,在哥本哈根舉辦的COP15談判應制定一個更高的強制性目標,但首先要深入思考對各國經濟的影響。
CEFIC表示,保護主義貿易政策措施或是不利于執行的氣候保護目標是不能接受的。成功的氣候政策要建立在公平的市場、自由公正的貿易以及充分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推廣低碳方式,就必須強化清潔發展機制(CDM)等靈活的減排機制。
各國氣候保護措施標準不一致,將助推能源密集型產業由減排標準高的國家向標準低的國家轉移,從而進一步加速全球碳排放,即產生所謂的“碳泄露”問題。對此,CEFIC表示,對有效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給予適當的獎勵,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不平等競爭和“碳泄露”,這樣才能帶動資金更多地流向低碳領域。這方面歐盟已經走在了前面。歐盟委員會今年7月表示,將直接投入高達8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碳捕集和存儲(CCS)領域,資金將來自于2013年開始的歐洲排放交易體系(ETS)下一階段獲得的收入。歐盟將要求生產商通過拍賣的方式來購買相當一部分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并以津貼的形式來支持創新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