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克大學近日研制出新一代光學鏡片,不僅視野更廣闊,而且清晰度更高,可以顯著提高通信工程和雷達系統的設備效率。
但是,新一代鏡片看上去并不像鏡片。傳統的鏡片是由透明的材料制成,如表面高度拋光的玻璃或塑料,而新一代鏡片更像是一種棕褐色的微型百葉簾。然而,透過它卻能更清晰的看到電磁射線的方向,其清晰度遠遠超過了傳統鏡片。
新一代鏡片使用的材料是一種外部復合材料 ---“超材料”。 這種超材料,與其說是一種物質,不如說是一種人工設計的結構,可以表現出自然界的材料不具備的屬性。新一代鏡片原型長4英寸,寬5英寸,高不到1英寸,是由1,000個相同的玻璃鋼單片組成的,這些單片經銅蝕刻整齊的排列在電路板上,當光線穿過時,能清晰地識別出光線來自什么方向。
杜克大學Pratt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后Nathan Kundtz說:“千百年來,鏡片制造者們利用光線穿過鏡片的軌跡來打磨鏡片表面。雖然這樣的鏡片能夠有效地透視光線,但是當穿過厚的鏡片的時候,光線發生了什么變化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們現在正試圖通過研究鏡片的材料,取代傳統的利用鏡片表面控制光線。如果能夠控制鏡片的厚度,我們就能游刃有余的根據需要設計鏡片了。”
《自然材料》雜志報道了這個實驗結果,這是首次對這個目前在理論上可行的實驗成果的展示。認識到傳統鏡片的局限性,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嘗試其他選擇,包括著名的梯度折射鏡片。但這些通常都是透明的球面,雖然比傳統鏡片擁有更多優點,但制造難度很大,而且鏡片的聚焦也是球面的。此外,由于大多數傳感系統是二維的,因此,球面成像不都能清楚的顯示在平面上。
而新一代鏡片,不僅視野寬闊(180度角),而且它的聚焦點是平面的,因此可以采用普通的成像技術。最新的研究采用了微波技術,研究人員稱理論上能夠設計頻率更廣的鏡片。史密斯說:“目前的實驗還停留在研究二維角度,不過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開端,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三維鏡片。這種超材料鏡片應該也具備紅外和光學頻率的性能。”
據研究人員介紹,一個超材料單片鏡片想要取代傳統光學系統的話,需要巨大的鏡片陣列,才能提供清晰的圖像。這些鏡片能夠被運用到大規模系統中,例如雷達系統,而這正是傳統鏡片所達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