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白粉在多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市場巨大的發展中國家,鈦白粉產業的興衰成敗一直牽動著業界的神經。在國內,自產的高檔次鈦白產品嚴重緊缺,我們的高端鈦白市場盡處充斥著外來商品早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自產的高端鈦白品牌為何長期疲軟呢?我國高端鈦白市場被肆意瓜分的慘劇又該如何收場呢?
國內鈦白粉的高端市場"鳩占鵲巢"
長期以來,國內的絕大多數鈦白產品因質量、性能等原因而擁擠在低端市場,中高端市場很少涉入,這種現狀讓業界人士擔憂。盡管攀渝鈦業、四川龍蟒和江西添光等鈦白公司目前在致力于金紅石型高端鈦白產品的開發,且規模日漸擴大,也有部分打入高端市場,不過從整體來看,能跨過高端門檻的鈦白生產企業寥寥無幾。
近年來,我國鈦白粉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但由于技術和設備跟不上趟,生產不夠規范,盲目擴大產能,鈦白產量是大幅度攀升了,但是高端產品卻依然嚴重欠缺。這些年,我國鈦白粉行業低水平盲目擴大產能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嚴重隱患,大量低端產品充斥市場導致企業相互間的價格打壓,企業在損失利潤的同時在國際市場上遭受頻繁的反傾銷調查。雖然我國每年有大量鈦白粉出口,而高端產品卻大量依賴進口,國內高端市場很少見到國產鈦白品牌的身影。據一份業內分析報告透露,國內的高端市場中,我國鈦白生產商占據的份額還不到20%,絕大部分被杜邦、美禮聯、科美基等國外氯化法鈦白生產商占據。
國內鈦白產品因質量、性能等方面的弱勢,其身價與洋品牌也不可同日而語。在產品價格方面,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有較大差別,最主要的原因是低檔的銳鈦型產品產量比例過大,而相對高檔的專用型鈦白產品因品質較低,所以還無法與進口同類產品相抗衡。前段時間,國內部分銳鈦型鈦白產品經過一定幅度的提價,其價位與進口同類產品仍有5000-8000元的差距,而硫酸法金紅石型產品提價后比國外同類產品價位低4000-6000元。從產品品質與價格方面看,國產金紅石型產品仍有較大提價空間。目前,國產鈦白產品的整體價格比進口產品低4000-8000元,縮小這個差距的關鍵是提高產品品質和檔次。目前,國產金紅石鈦白粉新品R-298的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據說達到了石原R930的國際水準,R-298與國外同類高端產品的差價也拉到了5000以內,成為業界鈦白產品提升檔次的新“路標”。然而,國內鈦白市場的現狀告訴我們還不能過早樂觀,中國高端鈦白粉質量上欲與洋品牌一比高下尚需許多時日。國內鈦白市場,本應由我們的鈦白企業來主導經營,而現在,我們卻很遺憾地看到,國內高端鈦白市場上,國產鈦白品牌基本上無立足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十大鈦白巨頭的洋品牌,筆者認為,此種“鳩占鵲巢”的現狀理應成為國內鈦白行業發力一擊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