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進峰,引發后40000億時代的新動力。第一次走進杭州新世管道集團,正值“2009年浙江電力成套.新世集團半年工作會議”。投影幕布久久地停留在審計部名為“杭州新世管道集團公司擬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項目建議書”的發言主題上。據了解,董事長葉進峰特意將審計部、法務部發言放在最前面,這樣的安排意味深長。顯然,隨著上市目標的挺進,葉進峰將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擺在了首位。快速反應“40000萬億”利好。2008年底,經濟刺激方案最終聚成規模空前的“40000億”投資計劃,給當時國民經濟的信心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葉進峰聽聞消息后,立即召開了新世集團的中高層會議,討論和部署如何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良機。電力、通信、高速公路、民航機場,新世集團的主打產品玻璃鋼電纜保護管,作為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底下鋪設的保護管,觸角已延伸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個領域。“各行各業的基建都需要鋪設地下管道,傳統的鋼管容易腐蝕,而且鋼鐵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因此玻璃鋼管道逐漸成為市場上的主流。”葉進峰說。
政府推手的強勢介入造就了這場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饕餮盛宴。“快速反應”在新世的辦公區域被貼在了一個很顯眼的位置,成為重要的企業文化。向機遇并線而行是資本的本性,但在行業內眾人皆狂熱之際,葉進峰仍保持了一分冷靜:2008年初,新世就提出付款不好的項目堅決不做,這一堅持到了年底也沒有動搖。據了解,最終2008年成為新世集團歷年來現金流量最好的一年。而“快速反應”并非新世文化的全部,之后緊接而來的還有另一種文化——“反復細致”,即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決策細致考究而后行。“從上半年看‘40000億’對我們是有利好的,下半年應該更加明顯。因為之前我們的很多業務是延續去年的一些項目,而更多的投資下半年才剛剛啟動。”葉進峰說。引發內部的發展動力——2005年新世集團便制定了一份8年戰略規劃,規劃分兩階段執行,4年一跨步:從2006年開始奮斗4年,銷售目標10億元,奮斗8年,銷售目標30億元;固定資產規模4年后達4億元,8年后達10億元……盡管計劃趕不上變化,但葉進峰算了一下,如今3年多過去了,新世仍在朝著這份“進度表”的目標挺進。
而這一規劃中強化企業的規范管理,然后成為公眾化的股份制公司,是重中之重的關鍵目標。葉進峰于是將視線轉向內部,全力備戰下屬子公司股份制或承包制改造事宜。“新世集團下屬的杭州新世電器開關有限公司由總經理陳永勝牽頭,銷售骨干入股組建股份制公司。”葉進峰說他準備讓陳永勝擔任法定代表人,全權整合與管理這家子公司的成套業務。據了解,同時另一家下屬子公司——杭州澳浦特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也由澳浦特管理層會同銷售、技術骨干聯合以60%的股份,集團公司以40%的股份參股組成,從而形成了集團公司玻璃鋼電纜保護管產品的梯級化產品體系。引入資金是一方面,內部激勵是另一方面,葉進峰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分享到了業績成長的果實。“新世管道上半年進行股份制改造,拿出了20%左右的股份作為管理層持股。而在上市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引進戰略投資者。”“我們已經做了一個前期的盡職調查,上市的條件基本還是有的。”葉進峰說,“新世管道今年的產值要做到將近3億元,未來幾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期望達到20%,這樣到我們上市的時候就能夠做到10億元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