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08年以及2009年一季度的市場表現,煙臺氨綸(002254)2009年的業績可能難以達到預定要求。
4月27日公布的季報顯示,煙臺氨綸2009年一季度實現每股收益0.07元,凈資產收益率0.58%。
此前,公司在4月18日公布的年報中表示,2009年公司的經營面臨著巨大挑戰,受宏觀影響,一季度業績同比出現大幅下降,全年經營業績的下滑也難以避免。因此,要盡量維持氨綸的銷量不降低,全力推動間位芳綸的銷量再上新臺階,力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這一數字比2008年的14.18億元減少2.18億元。
作為我國最早從事特種纖維生產的企業,2008年6月上市的煙臺氨綸主營業務為氨綸、芳綸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境況似乎是在一夜之間變得糟糕。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市場的訂單迅速消失,國內市場的需求也一度低迷。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可能更糟。
氨綸業務陷入困頓
公司稱,盡管“國家多次提高紡織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但國外訂單的減少依然使國內紡織企業的處境異常艱辛,氨綸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惡性的價格競爭愈演愈烈,整個行業陷入虧損境地。”煙臺氨綸去年氨綸產品的年平均銷售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1.2%;氨綸產品實現的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2%下降到2008年的70%,營業利潤的比重由上年的83%下降到2008年的51%。
整個氨綸行業正在品嘗著前幾年產能惡性擴張導致產能嚴重過剩的苦果。2008年,國內氨綸的總產能達到約31萬噸,但總需求僅約19萬噸,氨綸的價格已經步入低谷。2008年8月9日,煙臺氨綸發布公告稱,“公司被迫關閉部分氨綸生產設施。”2008年12月3日,再次發布部分氨綸設施暫不復產公告,并表示,目前關閉的產能約占全部氨綸總產能的20%左右。
如果下游市場的需求不能有效放大,氨綸價格的持續低迷將不可避免,此項業務虧損的局面將會持續,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
恒泰證券行業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廖文凱認為,由于紡織服裝行業出口短期內難有起色,氨綸行業的低迷至少將持續至2009年上半年。
公司也表示,進入2009年以來,受季節性周期的影響,下游紡織企業對氨綸的需求出現了回暖跡象,氨綸行業的開機率有所提高,產品價格也出現小幅上漲,但短期內行業性虧損的局面仍將持續。
芳綸業務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看重的芳綸業務為公司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危機,間位芳綸實現的營業利潤的比重則由上年的17%上升到2008年的49%。
芳綸的全稱是“芳香族聚酰胺纖維”(Aramidfibers),是一類新型的特種用途合成材料,俗稱“防火纖維”。作為新興的特種纖維,芳綸1313(即間位芳綸)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只有美國杜邦、日本帝人和俄羅斯合成纖維研究院等機構掌握了其生產制造技術。
2004年5月,煙臺氨綸實現了芳綸1313的產業化生產。雖然芳綸1313技術門檻比較高,但已有不少企業開始進軍這個行業。不僅如此,進入2009年,國外大公司也將競爭的重心逐漸向中國轉移,市場風險迅速增加。受此影響,公司2009年一季度的芳綸開機率出現下降,服裝用間位芳綸項目暫時停產。
阻燃防護服是間位芳綸的一個重要潛在市場,但國內企業由于勞動保護意識的薄弱、相關法規和行業標準的欠缺、經濟危機帶來的壓縮成本的壓力等原因,其市場開拓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被各方看好的芳綸1414(也叫對位芳綸),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酸堿、耐大多數有機溶劑腐蝕的特性,尺寸穩定性非常好,因此,在國防、軍工領域被廣泛使用,其用途多達150種以上。
目前,國內外對位芳綸的市場仍主要由國外大公司壟斷,公司僅有中試線生產出的部分產品供客戶試用。關鍵問題是,對位芳綸中試項目剛剛紡絲成功,產業化工程的設計尚未完成。有消息稱,該產品有望2010年之后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可見,2009年公司難以走出2008年的困境。該股股價從2008年11月6日的15.78元一路飆升至2009年4月15日的43.71元,近3倍的漲幅。隨后急轉直下,4月27日跌停,收盤價為31.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