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伴隨著中國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批大型化纖企業集團已經成長起來。
到2008年底,行業內年產20萬噸以上的企業已達30家,合計產能占全行業比例已近50%;年產能5萬噸以上的企業共116家,合計產能占全行業比例已達到80%以上。這些大型企業多數同時擁有下游織造、印染能力,或上游原料生產能力,具備產業鏈綜合競爭優勢。這批企業是我國化纖及下游產品出口的主力,它們既擁有比較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又了解國際金融、資本市場情況。有些企業甚至在國際化經營人才、國際資本運作等方面,都具備了“走出去”發展的實力。
組成產業鏈一起出去
既然化纖行業的“走出去”戰略是可行的,那么怎樣“走出去”就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鄭植藝表示,經過行業協會的仔細分析和研究,目前我國化纖行業“走出去”的主要產品和技術,首先應該是聚酯、滌綸生產及下游制品行業。因為聚酯、滌綸的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國內技術裝備、產品質量等競爭優勢明顯,并且大型化纖企業主要集中在這個產業。對于國內缺乏的化纖原料,也應“走出去”到海外發展。比如可充分利用巴西和俄羅斯豐富優質的森林資源,以及它們下游的一些木漿生產企業,發展人纖木漿;利用俄羅斯、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生產乙二醇。
而“走出去”發展的主要形式,應該是各環節相關企業組成產業鏈一起出去。在靠近消費市場或原料基地的地區,建立紡織工業園區,基本設施配套齊全,生產紡織品、服裝等最終消費品,直接進入當地市場或者出口到其周邊國家或地區。
然而,鄭植藝也在會上提醒企業,當前我國化纖行業“走出去”發展并不是萬事俱備,也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很多企業對海外目的地市場的了解程度還遠遠不夠,并未達到可以實現對外投資的要求;比如國內化纖企業普遍還缺乏國際化投資的經驗和運作手段;比如部分國家或地區相對不穩定的投資環境對企業“走出去”是個巨大的挑戰,等等。這一切都需要行業上下游共同作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