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日前宣布開放1000臺通用儀器設備,向國內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免費提供一年的分析測試服務,幫助企業克服在科技攻關中的技術難題。這種讓科研裝備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的做法,值得稱贊。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提升自主研發能力、開拓新的增長點成為很多企業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然而,由于多數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研發經費緊張,面對價格高昂的重大科研裝備只能望洋興嘆。另一方面,在過去很長時間里,我國科研機構的科研裝備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裝備在完成特定科研任務后便長期閑置,難有“用武之地”。中科院此舉使重大科研裝備走向基層,既推動了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又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
還需要看到的是,隨著這1000臺科研裝備為企業所用,掌管裝備的一批業務精湛的技術專家將有機會與企業展開交流,幫助企業分析瓶頸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這與中科院之前開展的科研人員“自備干糧”(帶薪、帶技術成果)下企業服務的做法異曲同工,有利于促進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實現企業與科研院所的雙贏。
應當說,服務企業發展是科研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萍疾康绕卟块T不久前聯合召開了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工作視頻會議,鼓勵科研院所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幫助企業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必將有更多的科研機構像中科院一樣,向基層敞開大門,讓科技人員、科研裝備更好地為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