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中國科學院舉行的世界首創萬噸級煤制乙二醇工業化示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我國自主研發、世界首創的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工業化示范項目獲得成功。這將有效緩解我國乙二醇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對國家能源和煤化工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依托20多年來的技術積累,與江蘇丹化集團、上海金煤化工新技術有線公司聯手合作,成功開發出萬噸級一氧化碳氣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氫合成乙二醇成套技術,并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成果鑒定。專家一致認為,此項成果標志著我國領先于世界實現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術路線和工業化應用,是一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創技術。鑒定委員會專家在現場考察后指出,該成套技術符合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萬噸級工業化實驗裝置運行穩定,具備了進一步建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裝置的條件。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替代石油乙烯生產乙二醇。此類技術路線符合我國缺油、少氣、煤炭相對豐富的資源特點。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石油乙烯生產乙二醇,其年需求量為2000多萬噸,其中我國的年需求量約為700萬噸,但年實際產能不足200萬噸,需要大量依賴進口。
據專家測算,生產1噸乙二醇需要2.5噸石油,如果2000多萬噸乙二醇都以煤作原料,相當于新開發一個年產量5000萬噸的大慶油田。
經財政部和中國科學院批準,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和上海金煤新技術有限公司用已將全部煤制乙二醇技術入股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該企業還在內蒙古通遼市建設世界首套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示范裝置。該項目是我國煤化工五大重點示范工程之一,預計今年底前即可建成投產。未來5年內將建成120萬噸生產規模,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乙二醇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