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LLDPE產業鏈條中可以看出,原油、石腦油以及乙烯是其上游原料,它們的價格波動勢必沿著產業鏈向下傳導,從而影響LLDPE的價格變化,這種影響作用是一種成本驅動效應。大體上估算,1噸原油大約能生產200公斤左右的石腦油以及800公斤左右的其他油品,而石腦油能夠生產乙烯的收益率大約在33%,乙烯與聚乙烯基本是1:1。LLDPE有兩種生產路線,其一由原油開始,其產業鏈如下:石油 — 石腦油 — 乙烯 — 聚乙烯 — 塑料加工企業 — 消費者,還有一種源自天然氣,其產業鏈如下:天然氣 — 乙烯 — 聚乙烯 — 塑料加工企業 — 消費者。目前,LLDPE主要采用石油路線,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采用天然氣路線,但所占比例較小,因此我們主要觀察石油路線。
塑料加工企業是該產業鏈的最后一環,塑料包裝材料是制品第一大行業。由于塑料的優異性能,塑料包裝材料已超過包裝材料總量的1/3。各種薄膜、中空容器、飲料瓶等,滿足食品、醫藥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包裝的需求。LLDPE主要的消費方向也在塑料薄膜和包裝材料。LLDPE憑借其優異的力學性能,被廣泛用于農地膜、大棚膜及各類包裝膜。
最近幾個月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紐約原油價格從今年2月中旬的34美元/桶一直上漲到目前的58美元/桶,漲幅已達到70%。由于原油處于整個化工產業鏈的頂端,而化工產業鏈很長、產品眾多,對經濟的敏感性相對較強. 由于政府對油、氣價格還進行一定的控制,所以通過油、氣價格影響交通運輸等行業及人民生活相對沒那么明顯。而通過化工原料價格向中下游傳導。在我國,中石油(13.16,0.19,1.46%)和中石化兩巨頭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畢竟有政府的扶持. 我國的化工原料價格早已與國際接軌,其價格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幅度上都基本一致。而在中游,以有機化工產品為原材料的合成材料制造業成本會因此而上升,它們是否可以進一步向下游企業以及消費者轉嫁,取決于其產品的市場供求和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從歷史來看, 國內以有機化工原料為原材料的合成材料如滌綸長絲、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的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基本一致。而在下游,即以塑料、纖維和橡膠等工業中間品為原材料的加工企業能否向下轉嫁增加的成本,取決于其所在市場的供求狀況。從現實情況看,由于眾多產品總體供給相對過剩,下游企業向消費者轉嫁成本的能力較差,所上漲的成本大部分都要在內部進行消化。在化工產業鏈的中游,產品價格也出現上漲趨勢。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級)今年2月份平均價格為940美元/噸,3月為945美元/噸,4月上旬為1065美元/噸,5月上旬為1150美元/噸。從近期看,價格中不確定性因素在下游,即終端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將直接影響目前的價格. 我國對出口的依賴較大,目前經濟雖有反彈,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差距還很大。外需如果持續低迷,對國內塑料價格的影響也是不言而愈的。如果未來成本的漲幅大于產品供應的漲幅,筆者以為,成本推動性的商品價格上揚已經初露端倪. 通常的情況是,產業鏈的中下游在競爭較為充分的情況下,又正處于景氣周期的最初階段,產品價格漲幅要小于成本漲幅,這時企業難以從中獲得額外的利潤。但隨著景氣度的提高,競爭逐漸向供給方傾斜,產品價格的升幅逐漸大于成本的幅度,由此企業將獲得額外的利潤。
盡管從09年5月上半月國內PP、PE主要市場總庫存整體出現增加,較09年4月30日增幅在2.32%。其中PP庫存出現小幅增加,較上月底增幅在1.27%,PE庫存出現中幅增加,較上月底增幅在2.55%。區域來看,南方庫存中幅增加,較上月底增幅在2.81%,而北方庫存小幅增加,較上月底增幅在1.02%。但筆者認為這只是暫時性的,隨著原油價格繼續維持震蕩向上的格局,成本仍是未來塑料價格上揚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