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使城鄉市場、大小企業間效果"兩重天"
2009-5-22 來源:新華網
關鍵詞:限塑令
中國實施“限塑令”即將滿周年,整體而言取得了多方面的積極效果。但記者在基層采訪了解到,“限塑令”的執行在城鄉市場間依然差別巨大,生產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生意紅紅火火,正規龍頭企業日子卻舉步維艱,“限塑令”要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照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全國超市零售行業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了66%。記者在鄭州市的一些大型商場超市了解到,“限塑令”在此類市場的執行效果非常明顯。
記者在鄭州大型商場超市采訪時發現,此類市場執行“限塑令”比較規范,許多消費者在接受采訪時也均表示認同“限塑令”政策,多自備購物袋。
鄭州大型商業企業丹尼期百貨人民路店店長冀紅輝介紹說,“限塑令”實施快一年了,明顯能感覺到顧客的環保意識在增加,8成顧客自帶購物袋。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集貿市場尤其農村市場等,免費塑料袋包括超薄塑料袋依然大行其道。在鄭州市緯三路農貿市場,一位買菜的市民告訴記者:“政策都知道,我們都支持環保,但有時候也確實不太方便,不可能去哪都拿著袋子,有時候買個菜有沾水沾泥的,不用塑料袋怎么辦,也有矛盾。”
蔬菜商戶李明說:“開始的時候也試過不送塑料袋,但后來市場上誰送袋子誰的菜賣的快,沒辦法大家都得送了。”
“限塑令”政策的實施,曾對塑料袋制造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去年,中國最大的塑料袋生產企業、占據國內六成市場份額的漯河華強塑膠有限公司,在“限塑令”實施前宣布解散,主要是因為這家企業90%的產品都在政策禁止之列。一年多過去了,小作坊式的塑料袋生產企業依然紅紅火火,而一些正規的大型企業卻快被這些小作坊逼到了死角。
記者在河南一些市縣采訪了解到,塑料袋生產成本低,幾萬塊錢就能買臺設備開工,加上大型企業退出市場后留下了較大的市場空白,一些小作坊迅速開工生產,生意紅火。
在華強公司宣布解散后,為解決遂平縣生產基地7000多名下崗工人就業問題,盤活華強,河南省遂平縣在華強基礎上重組了遂平惠強塑業發展有限公司。
“我們現在日子比較艱難,應該說是舉步維艱。”原華強公司總經理、現惠強公司負責人王紅兵告訴記者。他說,原來華強公司的年產量在30萬噸,現在企業生產量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一方面是公司轉型開發新產品有個過程,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小作坊企業的沖擊。
“限塑令”的實施,得到了全社會的積極評價和認可,但實施中在市場上也遭遇了尷尬。一紙“禁令”能否管得住、管得好,仍然需要各級部門不斷努力、政策不斷完善。
王紅兵說,以目前的國情和社會消費水準,中國實施“限塑令”在國際上也是很超前的,這足見政府對環保問題的重視,作為企業也很支持歡迎。目前企業在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新品研發力度,已求市場一席之地,謀長遠發展。
他說,目前企業面臨的不公平競爭狀況應該引起重視。“限塑令”對規范企業有很強的約束力,但對九成以上的小企業、小作坊約束力非常有限,只有通過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來制約。
一些業內人士還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在塑料袋制品行業設立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公平行業競爭,對真正生產符合國家規定產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引導等等。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