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塑料產業艱難求“活”
2009-5-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臺州塑料
天氣漸漸熱了,本是生產旺季的塑料制品生產,在臺州卻怎么也熱不起來。在黃巖南城街道十里鋪的托運站老板汪祥友看來,今年以來,塑料制品的生產就從沒有“熱”過。十里鋪是臺州塑料制品的發源地和最主要的生產基地,那里大大小小聚集著數千家與塑料產業有關的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托運站的生意比往年同期少了30%左右。”汪祥友說。
享有“塑料制品王國”美譽的臺州,2008年從事塑料行業的企業達1萬多家,全年消耗塑料原料約400萬噸,塑料制品總產量約占全國的10.6%,行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
正當人們飽受金融危機影響之時,作為全國塑料產業的“晴雨表”——臺州塑料產業,它真的如汪祥友所描述的一樣熱不起來了嗎?帶著問題,我們開始尋找答案——
生產企業“艱難度日”
“金融危機對內銷型塑料制品企業影響不大,但對外貿出口企業產生全面影響。”5月初,臺州市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克華接受采訪時說。
據臺州市塑料行業協會的調查,今年以來日用制品影響不大,基本與去年持平;塑料建材用品,比去年同期下降20-30%;汽摩配用品,比去年同期約下降一半左右;農用產品,相比去年則呈現小幅增長。
“今年春節以后,塑料制品企業最大的特點是‘訂單不足’。時下,本是生產旺季,原來有200多名工人,現在只能維持100多人在生產。訂單與上年相比,至少下降了20%。”浙江航星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妙德快人快語,“建材管材行業的影響,主要是受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和房地產業不景氣的影響。”
成立于1985年的航星公司,是黃巖一家上規模的塑料產品生產企業,年產值近億元,主要生產PVC、PE給排水管等管材管件,主要供應國內市場,小部分出口。
“臺州塑料加工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但進入2008年7月份以來,其增幅開始下降,臺州塑料行業出口面臨了較大困難。”韓克華認為。
據臺州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臺州塑料制品出口是負增長。1-3月份,臺州累計出口塑料制品750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3%。一季度,臺州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塑料制品6026萬美元,增長0.3%,占同期出口總額的80%;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478萬美元,下降19.5%。
5月中旬,據正從廣交會參展回來的許多塑料企業老總介紹,相比往屆此次廣交會,今年人氣明顯感覺不足,企業接待的基本都是些老客戶,交流的重點還是價格問題。
“今年上半年廣交會上,境外采購商普遍傾向于降低采購成本和采購風險,轉嫁匯率風險于國內生產企業。”中國日用品商城塑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嘉增說。
“由于一些國外大超市等采購商傾向直接采購來降低成本,與中間采購商相比,驗廠標準普遍提高,從另一個方面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日子可能會更難過了。”
受影響的不單是生產企業
“當前,臺州塑料制品出口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外部需求不旺。”臺州海關有關人士認為,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部分發達國家居民消費需求明顯萎縮,直接造成了臺州市出口企業訂單下降。
從臺州塑料制品的產品結構看,生活用塑料制品占28%,汽車摩托車塑料配件占16%,工程用塑料型材、板、管及水道配件占15%,生產用塑料包裝用品占10%,農漁用塑料制品占8%,玩具及工藝品等其他塑料制品占23%。
“臺州的塑料制品51%作為消費品直接進入末端消費市場,49%作為新型材料的配套產品進入其他產業,它對消費者需求有直接敏感性,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非常高,因此市場需求的波動,會直接影響臺州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的生存。”韓克華認為。
一組事實印證了他們的觀點,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以來臺州塑料制品中的生活非必需品和玩具藝術制品出口量受損嚴重,2008年10、11月份出口量與上年同期相比,最大縮幅50%以上;國際汽車制造業遭遇寒流,對于臺州第三大產業份額的汽車、摩托車配件需求量降低,訂單不足非常明顯;隨著其他工業產量的縮減,也影響了工程用塑料出口量。
臺州塑料產業是以塑料加工業為核心,塑料機械、模具和原料同步發展的完整產業鏈,因此金融危機對臺州塑料產業的影響,不僅僅限于塑料制品生產企業,還存在連鎖反應——
從臺州塑料原料來看,臺州約400萬噸的原料消耗量,其中80%為通用料,又以PP、PE、PVC、ABS為主,因為臺州塑料制品50%以上是生產生活用品和玩具用工藝品。
“銷售量下降嚴重。今年以來,平均銷售量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尤其是去年10、11月份,原料銷售量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路橋一塑料原料經營商告訴記者。
據調查,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原料價格不穩定因素影響,原料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原料價格大幅縮水又使經銷商嚴重虧損。相比較,工程塑料和輔料、助劑類影響不大。
從臺州塑料機械來看,由于塑料生產企業開工不足,對塑料機械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大型塑料機械生產減產量最高多達50%,裁員量高達40%,企業銷售額下降30%-40%;以出口歐美為主的塑料機械下降30%-40%。”位于黃巖的某大型塑料機械經銷商陳前根說。
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切都在昭示著,臺州塑料產業面臨十幾年發展歷程中最為艱難的時刻。然而,臺州塑料企業沒有閑著,而是想方設法尋找著“活計”。
據記者調查,在對市場信息匱乏、自身流轉資金少的狀態下,大部分塑料家庭作坊加工廠主采取“守勢”策略,以減產停產、“收縮戰線”等初級方式來對待危機。
“稍上規模的大中型企業,由于團隊實力較強,市場信息掌控較好,加上團隊重建成本高,多采取轉型轉市的方式,尋求企業生存空間。”陳嘉增告訴記者。
據調查,大中型企業訂單數相對穩定,雖然與上年同期相比有下降,但基本都能“保本”。多數企業憑借自身中高端產品的良好信譽、品牌力量和市場銷售渠道,轉向中低端市場增加產品競爭力和訂單數量;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憑借生產出口產品的背景,轉向國內高端市場和中低端市場;有的企業則借機進行資源擴充。
據(黃巖)華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金輝介紹,該公司從去年6月份開始,調整了產品結構——轉以生產電動摩托車配件為主,以摩托車配件為輔,今年1季度的銷售收入反而增長了30%。
今年3月份,臺州市最大的塑料日用品生產企業——美塑業投資7000萬元,在臨海沿江建設新廠,準備生產出口的塑料日用品。“危機等于危險加機會,目前市場普遍低迷,一些資源價格應聲回落,市場上各類人才、設備和技術供應充足,是一個絕佳的低成本擴張時機。”公司副總經理趙勁松說。
企業在努力著,臺州各級政府也在行動著——
一個總面積近24萬平方米的臺州國際塑料城即將完工,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多功能國際化現代塑料產業交易市場。
今年9月,第九屆中國塑交會將在路橋舉行。塑交會組委會已聯系了國內各省市的塑料協會近30個,國外的協會及組織近50個。多個國家的塑料協會對中國塑交會表示了參與的意向,目前泰國、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六個國家的塑料行業協會已經和塑交會組委會達成了合作共識。
“下半年,肯定會好起來的。隨著國家4萬億元拉動內需投資政策的實施,必定會刺激和帶動國內投資和消費的。現在,我們已經明顯感覺到來自農村自來水改造工程的訂單,正在大量增加。”面對未來,張妙德滿懷信心地說。
短評
靠創新升級突圍
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臺州塑料產業發展正在經歷“陣痛”。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內外交困的局面,企業和政府不能亂了方寸,相反應該冷靜沉著審時度勢,積極尋找區域產業的突圍之路。
眼光不妨放長一點。臺州塑料產業規模大,基礎實,底氣足,這些都是優勢,但依單個企業論,“低、小、散”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塑料民用產品的應用鋪天蓋地,潛在的市場空間肯定大得很,民用塑料富含科技,高端產品的附加值高。當下尋求產業突圍之路,首先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改變單純做普通塑料的局面,開發新型改性塑料品種,走科技創新型發展之路;其次要以省級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在塑料產業領域,依托自身產業鏈,積極優化組合,打造“航母級”企業集團,引領整個產業發展走上康莊大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