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月19日中國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一項高達10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后,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首席執行官J·S·加布里埃利21日向外電表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可能向該公司提供另一筆更大規模的貸款,貸款將以人民幣支付。
在中國向巴西提供100億美元貸款的協議中,巴西承諾,每天向中石化供應6萬至10萬桶石油,向中石油提供4萬至6萬桶石油。該協議為期10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欲將石油作為貸款抵押物。
加布里埃利21日稱:“我們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討論了獲得另外一筆貸款的可能性,第二筆貸款的數額可能更大。”CBN記者昨天就此致電國家開發銀行內部人士時,對方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相關細節,但對和巴西石油公司商議貸款一事沒有做出明確否認。
外電援引加布里埃利的話表示,中國同意按低于該公司此前同意支付其他債務利率的利率來提供這筆資金。但他拒絕提供更多有關利率的細節。
中巴石油合作前景廣闊。去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發現位于巴西沿海水面下數英里的巖鹽層儲有豐富油氣資源。據巴西官方最新統計,如加上鹽下層的油田,巴西石油總儲量已達約500億桶。
加布里埃利表示,在油價達到每桶45美元的時候,從巴西鹽下層系地層油田生產石油是可行的,中國將成為巴西開采鹽下層石油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李慶四表示,總體來看與巴西簽訂“貸款換石油”協議前景不錯,一方面中國與他們有良好合作歷史,另外他們也希望進一步擴大與中國的合作,擺脫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從拉美整個形勢來看,短期內也不會因地區形勢變化帶來履約風險。
2008年中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增長1.4個百分點,達49.8%。在中國的石油來源中,絕大部分集中于非洲、中東地區,專家對中國石油來源多樣化的警醒之聲一直不斷。
“與巴西等南美國家簽訂的長期供油協議,無疑是有利于中國開拓南美資源富礦,增加石油來源渠道,有利于中國的能源戰略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孫洪波博士表示,這些協議的簽署也使中國石油企業擴大了投資場所,參與到世界市場上去盈利;另外,也有利于對國外能源技術的學習與吸收,比如參與到巴西的鹽下層油田開發,就有助于中國企業學習巴西的油氣開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