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誕辰之際,羅門哈斯這家化學公司卻并不快樂。
2009年4月初,陶氏化學以債務融資的方式斥資163億美元,完成了對這家公司的并購,但這起交易后的短期影響卻沒有去年所預期的那樣美好。
羅門哈斯上海總部,蔓延著因裁員而產生的低沉氣氛。陶氏在完成對該公司的收購后,將針對多余崗位以及合并后重疊的崗位再裁員3500人,而且大多數被裁職位將來自羅門哈斯。
此前,羅門哈斯曾在年初宣布裁員900人,約占其員工總數的6%。由于具體的裁員計劃尚未公布,羅門哈斯員工們多少有些人心惶惶。
“祝我好運吧。”一位羅門哈斯的員工半開玩笑。雖然尚未受到裁員的影響,但他對以后的工作卻頗為迷茫,“我只能說目前還沒有變化。”
記者所了解的一個版本是,羅門哈斯在6月30日前將會公布有關部門的人事調整計劃。
作為羅門哈斯的新東家,陶氏化學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陶氏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公布的計劃,陶氏的裁員行動仍在繼續”。
這些都是陶氏為維持投資評級所做的努力。對于投資評級的下降,陶氏早有預料。
3月9日,陶氏表示將通過出售資產、裁減員工和發行新公司債的方式來維持其投資級的信用評級。陶氏化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利偉誠(AndrewLiveris)表示,該公司計劃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籌募大約40億美元資金,其中至少15億美元將來自羅門哈斯旗下的莫頓鹽業部門。此外,該公司還將發行43億美元的公司債,并通過再度裁員等措施削減4億美元的成本,這一金額高于此前預期。
出售莫頓鹽業的計劃以閃電般的速度進行。僅在陶氏完成對羅門哈斯收購的數小時后,后者作為陶氏新的全資子公司就迅速與德國K+SAktiengesellschaft簽署最終協議。根據協議,德國K+S公司將以16.8億美元購買莫頓鹽業公司的股份,這起交易預計將在今年年中完成。
莫頓鹽業是羅門哈斯的下屬鹽業業務部門,而德國K+S公司是一家世界領先的特種和標準肥料、植物護理和鹽產品供應商。
“我們很高興能夠與K+S公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成有吸引力的交易價格。本次出售將使陶氏在完成羅門哈斯公司收購后的‘去杠桿化’計劃提前。”利偉誠說。他同時不忘為新陶氏的股東們打氣,“我們有明確并可衡量的計劃為陶氏的股東創造價值,而這將是我們為兌現計劃邁出的第一步。”
此外,按照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要求,陶氏還將剝離美國德克薩斯州明湖的丙烯酸及酯廠和相關的冰丙烯酸業務,北美、中美和南美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業務,北美UCAR乳化系統特殊乳膠業務,北美空心塑料(9375,-20.00,-0.21%)顏料業務。最新消息顯示,陶氏的丙烯酸樹脂資產也已成為法國阿科瑪公司的收購意向目標。
但資本市場卻對陶氏的這些努力并不買賬。
4月底,在陶氏完成對羅門哈斯的收購后,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將陶氏的評級下調兩檔,由Baa1調至接近垃圾級的Baa3級別。
在下調評級的過程中,穆迪還考慮了兩家公司業務合并中所蘊含的“重大整合風險”,并表示陶氏化學能否保持投資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管理層能否在2010年結束以前大幅削減債務。
基于這種擔憂,穆迪將陶氏化學的評級前景定為負面,這意味著如果穆迪認為陶氏不能在2011年前將負債減少至150億美元以下,那么將有可能進一步下調其評級。
一波三折
顯然,在羅門哈斯為財報帶來新的亮點之前,新陶氏需要先承受這起并購所帶來的陣痛。這起號稱“進行戰略轉型、構建‘明日陶氏’中決定性的一步”的并購,在耀眼的光環背后隱藏著更多的挑戰,這種挑戰在并購之初就已開始。
事實上,163億美元的價碼并非陶氏和羅門哈斯最初談定的條件。2008年7月,陶氏宣布將以188億美元(每股78美元)的現金價(199,-0.57,-0.29%)收購羅門哈斯。為了達成這起收購,陶氏在財務上進行了巧妙的安排。
這項并購的財務支持包括巴菲特旗下的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產權投資以及科威特投資局的可轉換優先證券,金額分別為30億美元和10億美元。而花旗銀行、美林證券和摩根士丹利共同為這項交易提供債務融資,它們也是這項交易的財務顧問。
另外,陶氏將收購羅門哈斯與成立科陶石化巧妙的聯系在一起。通過科陶石化,陶氏將因此獲得收購羅門哈斯所需要的巨額現金支持。
“科陶石化將加強我們的基礎業務,減少我們的周期性和資本密集度,并釋放出90億美元的稅前現金用于投資于功能化學品,以實現陶氏成為一個盈利增長型公司的戰略。”利偉誠說。
按照陶氏原本的預計,科陶石化將于2009年1月開始運營,而羅門哈斯的收購也將在2009年初完成。
但隨著世界經濟形勢急轉直下,陶氏的這些計劃卻險些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