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國可能緩慢提升原油戰略儲備庫容,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內油價雖難以出現飆升,但市場維持強勢震蕩,油價底部緩慢抬升直至65美元附近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戰略儲備可成油價領先指標
我們對1986年7月初至2009年5月初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WTI原油期貨價格與美國原油商業庫存的相關性系數為-0.22,而油價與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相關性系數則為+0.83。顯然,相比商業庫存,戰略儲備對油價更具影響力。
1975年底,美國國會通過《能源政策與儲備法》,授權政府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此后,只要戰略儲備發生重大變動都會對油價產生深遠影響。為更好地分析美國戰略石油儲備與油價的關系,我們可以分擴充與釋放兩個階段來看。
擴充階段:1986年7月初至1990年9月底,美國戰略儲備從5億桶擴充至5.9億桶后的10年間,基本穩定在5億桶附近,油價則在20美元/桶附近小幅波動;2000年12月底至2005年8月中旬,布什政府將美國戰略儲備從5.4億桶大幅擴充至7億桶,油價則由2001年11月30日的19.44美元/桶大漲至2006年7月1日的74.43美元/桶,漲幅達3.8倍;2006年1月中旬至2008年8月初,美國戰略儲備從6.8億桶擴充至7.07億桶,油價則由2007年1月19日的51.99美元/桶暴漲至2008年6月20日的134.62美元/桶。
釋放階段:2000年9月底至2000年12月底,美國將戰略儲備從5.7億桶釋放至5.4億桶,油價從2000年的10月27日的32.74美元/桶跌至2001年11月20日的19.44美元/桶;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對石油設施造成巨大破壞,美國政府釋放3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巨大的威力直接使油價拐頭向下,形成2005年秋冬季的大幅回調。
美國戰略儲備已近極限
2009年1月2日,美國能源部重啟戰略儲備,對外宣稱將其擴充至7.27億桶,即當前的庫存儲能。截至2009年5月1日當周,美國戰略石油庫存已達7.187億桶,與庫容僅有800余萬桶的差距。未來較長時期油價走勢如何,奧巴馬政府的能源政策將起決定性影響。筆者認為,奧巴馬的能源政策相對青睞清潔能源,因此不太可能會大幅提升當前的儲備庫容,但市場對于這一因素仍不可回避,結合各種因素估算,美國政府在每桶65美元的價格下繼續儲備原油的方向是可以相信的,而即使是緩慢、小幅地擴充庫容,也能對油價起到強力支撐,特別是在信貸寬松、市場利多因素往往被放大的情況下。
另外,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中國的能源儲備政策也值得關注。筆者認為可信度較高的一個消息是,中國政府已批準成品油國家儲備方案,至2011年儲量將達1000萬噸,相當于目前汽油、柴油及煤油合計約兩周的消費量。中國的戰略儲備由單純的原油擴展到成品油,標志著儲備政策正在成熟,這很可能成為未來市場關注和炒作的焦點。
結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內原油價格難以出現飆升,但市場維持強勢震蕩,油價底部出現抬升直至65美元一線的可能性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