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石化產業穩定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國務院推出了石化產業振興規劃。該規劃在實施綱要中提出了依托大型企業和產業基地,建設煉化一體化的理念,盡可能減少對國外的依賴,是發展我國大化工的關鍵。
以大化工的PTA為例。PTA作為紡織行業的重要原料,是發展紡織行業的先頭力量。我們作為傳統的紡織大國,鞏固和發展紡織行業的地位毋庸置疑,這也可從前期推出的紡織行業振興計劃中可見一斑。國內也上馬了許多大的PTA化工裝置,國內的產能迅速擴張達到了1300多萬噸,現在已經位居世界首位。但是,作為生產PTA原料的PX國內生產卻未能跟進,長期以來大量靠進口,對外依存度一度達到三分之二。不久前,國內PTA的生產已經到了高度依賴原料的情況,這大大限制了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穩定發展。在意識到此種情況的嚴重后,國內一批配套的設施開始得到了審批,中海油、上海石化、茂名石化等幾套共380萬噸左右的PX產能在本月將會投產試車;此外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核準海南年產60萬噸PX項目。按照目前得到審批的項目,不久的將來,這種局面將有所改觀,必將推動整個紡織產業鏈的發展。
石化產業配套問題不僅停留在紡織產業鏈上,在其他化工產業鏈上也有類似的情況。乙烯作為塑料和PVC的重要原料,對于其發展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塑料和PVC的生產及消費在國內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下游的加工能力再強大,上游的原料還是困擾生產的瓶頸。塑料原料的乙烯卻又不得不從東南亞和東北亞大量進口。這次振興計劃也提到了類似的問題,提出要“建成3至4個2000萬噸級煉油、200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的建議。這些都是在認清局勢和科學總結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明智之舉。
梳理石化行業產業鏈,穩定國內石化產品價格,增強我國在石化產品的價格定價權,對于我國石化行業和發展石化產品期貨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