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塑料價格的大幅波動使得塑料生產、貿易與加工企業都遭受了不小的沖擊。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已出現好轉跡象,但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2009年的塑料市場形勢依然嚴峻。
值得慶幸的是,PVC期貨在今年5月的上市使得塑料期貨的品種進一步完善。這意味著,盡管市場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未來塑料企業能夠有更多的價格風險規避工具應對嚴峻的市場環境。而反過來看,塑料期貨也因此有了更為廣泛的發展空間。
有助企業規避價格風險
27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氯堿化工,600618)總經理李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去年9月份高峰時的每噸9000元左右下跌至11月份的每噸5000元左右,PVC價格的大幅“跳水”讓行業“刻骨銘心”。
作為我國主要的PVC生產企業,氯堿化工2008年PVC產量37.4萬噸,位居國內第7位。同時,氯堿化工也是國內上市公司中最早披露參與PVC期貨套期保值計劃的企業之一。
據李軍介紹,盡管在10月份時,氯堿化工在PVC價格處于7000多元時拋售了當時全部的庫存,規避了未來更大的虧損。但對于氯堿化工和其它數量眾多的石化企業而言,在原料和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面前,企業依然缺乏有效的風險回避手段。
PVC期貨的上市讓塑料企業具備了更多的風險回避手段。李軍舉例說,假設現在現貨市場PVC價格在6500元/噸左右,9月期貨合約在7000元左右。如果公司結合成本,認為9月合約的價格帶來利潤,就會直接在期貨上賣掉,從而回避了未來幾個月中價格下跌的風險。
促進企業運作方式改變
除了規避價格風險,更重要的是,隨著塑料期貨品種的不斷增加。塑料行業和市場的傳統運作方式也在發生改變。
中化物產塑料本部部長趙鐵斌說,PVC市場原來的定價方式比較混亂,有了規范運作的塑料期貨市場,其價格就可以作為現貨市場定價的風向標,在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可以從生產企業拿到更便宜的貨”。
李軍介紹說,PVC期貨推出后,除了PVC產品定價有了客觀的參照標準外,由于相關公司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鎖定一部分產品的售價,現貨銷售壓力就可以很低。“公司可以降低遠程客戶銷售比例,降低運費成本,其余客戶的現貨銷售均價也可以適當提升”,他說。
當然,在企業獲得新的風險回避工具的同時,市場的波動也仍在繼續。尤其是國內塑料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短期內改變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國工程塑料工業協會秘書長鄭塏預計,2009年建材行業預計消耗合成樹脂將超過1200萬噸,主要的品種是PVC、聚氯乙烯等。因此,我國塑料產業還要經過一場嚴峻的考驗。為此,期貨市場將幫助塑料企業轉移上下游產品的價格壓力,使得企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交易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對于塑料期貨的認可度。作為塑料期貨的品種之一,大商所此前推出的LLDPE期貨成為全國成交量增長最快的期貨品種,2008年增長速度達33倍,今年前5個月達到47倍。此外,今年5月剛剛上市的PVC期貨發展勢頭同樣超出預期。
企業參與仍需做功課
在中國商品期貨市場中,包括LLDPE和PVC在內的塑料期貨品種仍是初生的品種,因此,企業在參與過程中的運作技巧以及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建立還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趙鐵斌認為,在參與期貨的過程中,一把手管理層首先要具備套保的意識,然后才是規范化的管理模式,這包括了風險管理模式。如果管理不到位的話,這種操作的隨意性就很大,而且帶來的風險有時候也非常大。
氯堿化工董秘許沛文介紹說,公司目前的套期保值團隊包括一個期貨領導小組,主要是董事長、總經理、分管銷售的副總生產的副總、財務總監和董秘等等。下面分為三個組,第一個操作組,以董事會秘書部門為主;第二個是監管小組,主要是審計、財務等;第三個是信息支撐小組,是商務部、采購部等。在運作方式上,這一團隊以多方面聯動的方式展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