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煉油工程投產一年來,生產的汽柴油全部達到歐Ⅲ標準,噸油費用、單位能耗、利潤總額等經濟技術指標進入國內煉油企業前列。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青島大煉油以“規模大、技術新、用人少、管理精”等特點,顯示出獨特的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可年產成品油710多萬噸以及聚丙烯、液化氣等石化產品200多萬噸的青島大煉油,正在給上下游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對我市石化產業鏈形成有力拉動。例如,與青島大
煉油只有一路之隔的思遠化工公司,采用的原料液化氣來自青島大煉油,可年產甲乙酮8萬噸。目前,在大煉油周邊,環海石化公司投資建設的氣分項目正加快推進,法液空公司正在醞釀擴建新的空分裝置,蘭州化機公司也在建設新的生產基地。
青島大煉油對環保工作極為注重,在建設過程中,酸性水氣提及硫磺回收裝置、煙氣脫硫技術、污水處理廠、排洪集水區等環保設施總投資達12.8億元,超過工程總投資的10%。一年來,環保設施運轉良好,相關指標數據優于國家標準。
與此同時,青島煉化公司大力實施挖潛增效。以能耗為例,投產初期,青島大煉油單位加工能耗為82kg標油/噸;今年5月,單位加工能耗達到66.5kg標油/噸,比設計值降低了15個單位。
青島煉化公司董事長王樹德表示,2009年青島大煉油計劃加工原油920萬噸,預計實現銷售收入近400億元,利稅近100億元,直接繳納給地方的稅費超過8億元,將成為青島市第一利稅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