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扶持確保行業增長
面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國內眾多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中國政府采取了多重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和產業扶持政策來擴大內需,保證國內經濟的增長。
在產業扶持方面,2008年底中國政府出臺了刺激經濟的十大措施,涉及基礎建設、生態環境、醫療衛生、災后重建、自主創新等多個方面,實施這些工程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另外,近日國家還相繼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涉及鋼鐵、汽車、船舶、紡織、裝備制造、石化、輕工、有色金屬、電子信息和物流這十個行業。
在宏觀調控方面,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對于塑料行業來說,這不僅能夠改善企業的生存環境,更能夠直接減輕企業稅負,減輕企業成本壓力,促進利潤的提升。另外,2008年年底國家對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上調,其中,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稅率將從5%提高到9%。此外,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數還將限制出口類目錄中的部分塑料原料、塑料制品、木制品、紡織品等共計1730個十位商品編碼剔除。這意味著,為塑料及塑料制品企業松綁,出口不再受限制。這一系列行業振興消息的公布無疑給眾多岌岌可危的塑料企業帶來了一線曙光。
行業自身轉型勢在必行
在國家政策扶持的同時,中國塑料行業想要維持健康長遠發展,自身的調整與轉型也勢在必行。
首先,配合國家刺激內需政策,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蔓延至實體經濟,出口型企業海外訂單受到嚴重影響,國內部分塑料加工企業被迫減產甚至停產。因此,適當在發展重心轉移至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內客戶,是塑料加工企業應對海外需求不振的有效措施。
其次,擯棄低水準的重復擴張模式,加快結構調整,以推動塑料產業的整體升級。不難發現,在整體經濟環境低迷,塑料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部分走高端路線、在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公司還是取得了相對良好的業績。因此,在當前形勢下,不失時機的做好技術儲備,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針對客戶需求將低附加值的產品逐步向中高附加值方向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