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尼龍行業如何突破重圍 再創佳績
2009-7-27 來源:慧聰網
關鍵詞:尼龍
近日尼龍價格飆升,國內各大尼龍巨頭股票價格猛升的新聞不斷沖擊著讀者視網膜,尼龍66由于廣泛用于工業、民用紡織和汽車、電子電器、軍工等領域而備受關注。其實尼龍66價格的上漲并不應該是近幾個月或今年的事,早在2006年制作尼龍66的主要原料己內酰胺、己二酸價格雙雙暴漲,2006年7月己二酸價格更是漲至25000元/噸。但是尼龍66的價格卻沒有相應上漲,反而出現了銷售量增加,銷售價格下降的奇怪現象,國內尼龍生產龍頭企業如神馬平煤等不但沒有有盈利反而節節虧損。而且一虧就是兩三年,這是何原因呢?
在我國產業發展歷程中,己二酸尚處于進口替代階段、進口依存度較高,因而國內尼龍66的成本壓力主要來自于國際己內酰胺、己二酸價格上漲的壓力,成本上升能夠順利向下游傳導,己二酸價格近期上漲勢頭猛烈,從7000元/噸上升到了12000元/噸。但是在06年、07年、08年隨著尼龍66用量的增加,價格卻沒有相應的上漲。源于大批原產于美國、意大利、英國、法國的聚酰胺66切片進入中國市場,其由于擁有低成本與高技術的雙重優勢,尼龍66切片“價格低得讓人驚訝”。于是在大量低價貨源源源進入,原材料價格卻不斷高企的雙重夾擊下,中國的尼龍生產企業唯有縮減開工率、降低庫存,盡管如此中國的聚酰胺66切片產業企業大多還是出于虧損狀態,中國尼龍市場更是受到強烈沖擊。
據資料顯示,全世界尼龍66生產企業約有十來家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其中有美國英威達公司、首諾公司,法國羅地亞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中國的神馬平煤公司等。其中,英威達公司的產量約占世界市場的1/3。而中國市場一直被這些巨頭們所看好。從2006年開始,國內7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被國外公司占據,國內四家主要生產尼龍66的公司的平均開工率不到40%。而另外一方面,國內尼龍66的進口量逐年增長,2005年尼龍66進口量約為10萬噸,2006年16.77萬噸,2007年為20.55萬噸。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美國、歐盟等地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導致其需求量大幅下降。但尼龍66產業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的行業,即使下游市場出現暫時的需求不足,國外大公司一般也不會輕易減產,寧可大幅降價,也要保持市場占有率和設備的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商就把產品大量傾銷到中國市場。進入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下滑,市場需求萎縮各大跨國企業更是加緊搶占中國市場,大量低價產品源源不斷到貨,在中國市場上傾銷,嚴重擠壓了中國尼龍生產企業的生存空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