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聚丙烯工業呈現三大特點
投資主體多元化。
近幾年,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使我國成為世界PP生產巨頭爭奪的焦點,為了填補高達30%的供需缺口,巴塞爾、BP、埃克森美孚分別在我國廣東、上海、福建等地與國內企業合資建設了3套大型煉化一體化工程,配套建設的PP裝置總產能達到89萬噸/年,目前除福建煉化一體化工程外,其余已投產。
另外,港商、臺商也加入聚丙烯的建設行列中。外資的加盟、港商和臺商的涉足,打破了我國聚丙烯產業國有資本一統天下的格局,投資主體正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與以前小規模的一窩蜂投資方式明顯不同,在新建PP裝置中,無論是國有資本、民營資本還是外來資本,各投資主體都選擇了規模化、技術化的投資策略,規模大多在30萬噸/年以上。未來幾年,中國石化PP產能將超過目前排名第一的巴塞爾公司,躍居世界榜首,中國石油也將躋身世界前5位,這將大大增強我國聚丙烯在未來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原料路線發生變化。
目前,我國PP裝置原料丙烯主要來自乙烯裝置副產和煉油廠。傳統的丙烯生產路線已不能滿足PP等下游產品需求增長的要求,其他丙烯生產技術,如烯烴轉化工藝、烯烴易位工藝、甲醇制烯烴工藝、丙烷脫氫工藝已經或正在走向工業化,原料路線也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國內多家企業正在進行可行性論證,研究開發或引進丙烯新生產技術,建設丙烯新工藝裝置,進而配套建設聚丙烯生產裝置。其中,甲醇制烯烴(MTP)的新技術是目前的熱點項目。這些丙烯新工藝路線的崛起,為我國聚丙烯原料路線朝著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形成多種原料路線并舉、相互競爭的格局。
認清問題,加快發展
目前,我國PP工業的技術水平及生產能力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生產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差,通用牌號樹脂供應多,而高中檔產品空缺嚴重。在高端市場和部分中端市場占據壟斷地位的國外生產商憑借地域和低成本優勢,將繼續擴大對我國的出口。
我國聚丙烯裝置通常與乙烯廠和煉油廠配套建設,中小裝置居多,裝置布局過于分散。北方裝置生產的聚丙烯除部分商品就地加工編織制品外,其余產品南運,運輸成本過高。珠三角市場基本飽和,長三角市場潛力有限。
為搶占先機,部分聚丙烯下游加工企業戰略北移,但東北和西北市場距離“做強、做大”尚有距離。另外,由于新增產能過于集中,市場將重點消化擴能高峰期形成的產能,今后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聚丙烯行業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中小型裝置逐步退出生產領域將成為必然結局。
今后我國聚丙烯行業發展應該從多方向努力。
第一,加快新型催化劑的研究開發。通過改進現有工業化齊格勒—納塔催化劑,加強新型內外給電子體的研究開發,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性能。同時還應該加大茂金屬催化劑和非茂金屬催化劑的研究開發力度,并盡快實現產業化。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檔次品種牌號的生產比例。加快注塑級和纖維級聚丙烯產品的開發,特別是高結晶、高流動性、剛韌性能平衡好的新型抗沖共聚物和高乙烯含量無規共聚聚丙烯牌號等,滿足國內汽車、包裝以及建筑等行業快速增長的需求。努力開發BOPP熱封膜及高速生產線專用樹脂,加速三元共聚CPP樹脂的開發。加強高透明PP產品的研究、生產和應用,開發PP洗衣機內桶和底座專用樹脂、薄壁注塑制品專用樹脂以及PP吹塑容器等市場急需的專用樹脂。
第三,擴大國際出口貿易。目前世界聚丙烯市場的重心正在東移,中國近鄰印度與中國一起將成為全球聚丙烯消費增長的原動力。近年來印度經濟出現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這極大地刺激了消費的增長。印度還是亞洲巨大的汽車、各類器具和包裝食品市場之一,加之印度正在大力改善基礎設施,這一切都刺激了聚丙烯消費的強勁增長,屆時還將有大量聚丙烯衍生物進口。我國可以利用地域優勢輻射鄰邦,以擴大國際出口貿易,化解國內的供需矛盾,使我國聚丙烯行業健康、穩步、快速發展。
第四,要加緊在建和擴建聚丙烯項目的實施,擴大產量,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另外,要加緊行業重組和企業間并購,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