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國慶大閱兵將展現我國武器水平質的飛躍。其中,航空器應該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我們將可能看到第四代殲擊機、新型戰斗機、H-6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屬于特種飛機的電子干擾機和空中加油機、第五代軍用直升機、我國自主研發的ARJ-21支線客機、無人駕駛飛機、新型航空發動機以及導彈。
之所以說我們即將看到的這些航空器一定會吸引人們的眼球,是因為它們是從科研工作者掌握的三大技術中來的——設計、制造和材料。尤其是航天器新型材料的應用,目前,已經成為衡量航天器先進性的一項最重要的指標了。
材料在航空器制造中有多重要呢?
以前,使用鋁合金材料制造的第三代戰斗機,它的材料重量就占到飛機重量的30%以上。之后美國的F-22使用的是鈦合金,這使它的材料重量降到自身重量的27%,而現在我們使用的新型數字基復合材料可以將材料比重降到25%。
材料的重量越輕就意味著飛行器可以承載更多的東西,作戰時就能攜帶更多的彈藥。此外,材料抗高溫抗氧化等能力也很重要。每一種航天材料都有它的極限性能,如果我們需要航天器抵抗1793攝氏度的高溫,但是某種材料的極限性能是1850攝氏度,那么,用這種材料制造的飛機就意味著可以飛得更高。而一些具有特種功能,比如隱性、變形的材料則可以讓航天器擁有更加強大的本領。
先進的材料不僅僅用來制造飛機的“外殼”,它真正的威力體現在制造航天器的各個部件上。
作為航天器的“動力源”,發動機使用何種材料可謂至關重要。有專家統計,在發動機設計技術中,關于材料的技術就占到八成。例如,渦輪葉片不斷接收從燃燒室而來的熱量,因此制造它使用的是耐高溫的單晶合金,發動機內的渦軸在高速轉動時會產生離心力,因此要用強度非常高的粉末合金來制造。燃燒室的內壁既要承受極高的溫度也要承受高壓,因此選擇了陶瓷等等。
此外,玻璃鋼復合材料保證直升機螺旋槳的強度,超高強度鋼保證起落架的穩定,玻璃纖維增強的數字基復合材料保證雷達包的輕便,特種玻璃保證駕駛室前風擋的通透和堅固……正是這些先進材料的結合造就出了完美的航天器。
材料技術的進步空間可以說是無止境的,它決定著未來航空器的發展。希望大家能夠在國慶大閱兵時看到新材料給我們強大的空軍武裝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