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一氯甲烷(F22,也稱氟里昂22)從加工貿易禁止目錄中剔除,也就是重新打通了國外三氯甲烷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入國內,加工成F22再出口的途徑。我們這些國內甲烷氯化物企業一致呼吁,基于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角度,國家應重新將F22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日前,山東東岳集團、江蘇梅蘭化工有限公司、昊華西南公司、巨化集團公司、山東金嶺集團公司、山東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理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致函本報,闡述了他們對商務部此次公告的意見。
據了解,三氯甲烷是生產F22的主要原料。2003年國外企業對我國三氯甲烷實施傾銷,極大地威脅了國內企業的生存。隨后,應四川鴻鶴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申請,我國對國外企業三氯甲烷進行了反傾銷調查,并于2004年11月30日作出終裁,對原產于歐盟、韓國、美國、印度的三氯甲烷實施反傾銷措施。實施反傾銷措施后,國內甲烷氯化物生產能力從當時的年產四五十萬噸,發展到目前的119.9萬噸,F22生產能力從2003年的17萬噸發展到目前的53萬噸。
然而,在三氯甲烷反傾銷政策實施后期,由于來料加工的比例不斷上升,國外三氯甲烷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大量傾銷國內。在國內甲烷氯化物企業的呼吁下,國家于2008年4月5日出臺了《2008年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將F22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據上述企業反映,2008年國內三氯甲烷產能為78萬噸,而國內表觀需求量為75.2萬噸,其中F22的需求占85%以上,即63.9萬噸。國內甲烷氯化物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不是無法滿足國內對三氯甲烷的需求,而是產品銷售困難。
2008年底,國內三氯甲烷企業庫存高漲,結轉庫存就達3.5萬噸之多。2009年1~4月仍面臨庫存較高的困境。目前,甲烷氯化物已經是一個供大于求的市場,下游企業選擇余地大,處于市場的主導優勢地位。由于國內三氯甲烷供應量進一步擴大,三氯甲烷的價格從2008年下半年起進一步走低,到2009年上半年一直徘徊在2500~2600元/噸,同比下跌47.96%,而且產品過剩。
對于當前國家調整政策、恢復了F22加工貿易的事實,這些企業認為,如此一來,國外三氯甲烷又將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規避我國正在實施的三氯甲烷反傾銷政策,重新造成國內甲烷氯化物產業的損害,弱化反傾銷成果。這將壓縮民族產業的生存空間,不利于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同時,企業表示,F22的另一重要原料是螢石,F22的低價出口將加劇我國這一戰略氟資源的變相出口,不利于螢石資源的保護和氟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F22屬氟里昂系列產品,加工貿易的口子一開,將加大今后F22削減淘汰的壓力,不利于F22提前削減淘汰國家方案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