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嶺土的礦石類型以砂質高嶺土為主,大約占總儲量的60%以上;軟質高嶺土和硬質高嶺土占總儲量分別為6%和5%左右;其它未劃分類型的高嶺土占總儲量的27%左右。
從礦石質量來看,中國高嶺土礦石大多為陶瓷用土,Al2O3含量(品位)一般為20%左右,最高可達38%以上,最低不低于10%。過去,中國造紙涂料和填料級的高嶺土比較短缺,1989年新探明的廣東茂名高嶺土礦,不僅儲量巨大,而且礦石質地優良,達刮刀涂布級質量標準。它的發現,使中國進入擁有優質高嶺土資源的大國之列。在全國高嶺土儲量中,造紙級高嶺土占41.06%,陶瓷級高嶺土占48.35%,其它如白水泥級,橡膠級和電瓷用高嶺土合計僅占 10.59%。
中國高嶺土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在保有的208個礦產地中,據《高嶺土礦地質勘探規范》礦床規模劃分標準,礦石儲量大于 2 000萬t的特大型礦有江蘇吳縣觀山礦(3 421.1萬t)、福建龍巖東宮下西礦區(5 172萬t)、江西貴溪縣上祝礦(2 843.7萬t)、江西興國縣上壟礦(2 167.4萬t)、廣東茂名山閣礦(28 633.3萬t)、廣東茂名大同礦(5 661萬t)、廣西合浦縣十字路北風塘礦 (5 294.1萬t)、廣西十字路區龐屋礦(2 578.1萬t)和陜西府谷縣海則廟段寨礦(35 105萬t)、陜西府谷縣沙川溝礦(2 012.7 萬t)共10處;礦石儲量為2 000~500萬t的大型礦有25處;礦石儲量為500萬t至100萬t的中型礦有62處;礦石儲量小于100萬t的小型礦有111處。在大型礦床中已進行勘探地質工作的有10處,詳查的有16處,普查的有9處;中型礦床中進行勘探工作有9處,詳查的有29處,普查的有24 處;小型礦床中進行勘探工作的有9處,詳查的有53處,普查的有42處。
據地質礦產部、國家建材局《我國建材非金屬礦產資源對 2010年國民經濟建設保證程度論證報告》(1995年),1992~2000年全國高嶺土礦石累計需求量與可采儲量之比為1∶6.9,1992年~2020年礦石累計需求量與可采儲量之比為1∶3.7。表明在2010年前中國高嶺土儲量可以充分保證需要,到2020年仍可滿足需要。
中國高嶺土礦以單一礦產為主,共生礦產有明礬石、黃鐵礦、葉蠟石、膨潤土、鉀長石、瓷石、石英巖、鋁土礦、煤、貴金屬、稀有分散元素等,在選礦中盡可能回收利用伴生礦物(如用振動篩回收云母、綜合利用明礬石)和選礦后的尾砂(石英砂、長石石英砂、鉀長石砂)以及尾礦中的副礦物(如鈮鐵礦、鋯石、磷灰石),以增加礦山經濟效益。
[高嶺土知識]
高嶺土的用途
質純的高嶺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優良的電絕緣性能;具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陽離子交換量、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質。因此高嶺土已成為造紙、陶瓷、橡膠、化工、涂料、醫藥和國防等幾十個行業所必需的礦物原料。有報道稱,日本還有將高嶺土用于代替鋼鐵制造切削刀具、車床鉆頭和內燃機外殼等方面應用。特別是最近幾年,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得高嶺土的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一些高新技術領域開始大量運用高嶺土作為新材料,甚至原子反應堆、航天飛機和宇宙飛船的耐高溫瓷器部件,也用高嶺土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