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 張淑華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等國內外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皮革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不久前,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在中國皮革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2009專題工作會議上分析指出:“當前中國皮革產業處于發展的困難時期。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既有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共性影響,又有產業本身的個性因素。同時,這些困難是共性的,不可逃避的,分析產業本身個性的因素,當前中國皮革行業進入了轉型期,面臨著產業梯度轉移、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誠信貿易等諸多問題。”
制革業處于皮革產業鏈的前端,因此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在會上,張淑華呼吁制革企業團結一致,成立“制革行業環境自律行動小組”,積極貫徹規劃精神,形成應對困難的合力,共度難關。
針對皮革行業目前面臨的形勢和發展特點,她分析了在新時期皮革行業亟待解決的四個問題。
一是要千方百計摘掉“重污染行業”的帽子。在當前的形勢下客觀評價制革行業污染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關系到制革行業的長遠發展。目前,我國在技術與成本方面已經具備治理制革污水的實力,但企業環保意識不強,同時,由于各地區監管不力,使制革產業的污染在社會上被極大的放大,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制革業被列入“兩高一資”產業,影響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摘帽”工作勢在必行。
二是要發展集群生產,集中治污。集群生產,集中治污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摘帽”的最好保證,有利于降低環保成本,從根本解決制革污染問題,同時也有助于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三是要創新地發展真皮標志和真皮標志生態皮革,實施品牌戰略。實施品牌戰略是制革行業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舉措之一。真皮標志是1994年推出的國家首例證明商標,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在培育行業品牌平臺以及行業質量自律方面均得到肯定。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正式推出了“真皮標志生態皮革”,對制革企業的品牌質量,更重要的是環保等進行前瞻性的引導,做到扶優限劣,培育制革企業的優秀群體。在當前的形勢下,要以創新的舉措發展真皮標志,做好三項工作:1、要以創新的精神,加快真皮標志國際化進程;2、增強信心,拉動內需,促進消費;3、做好真皮標志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升真皮標志企業群體內涵。
四是要積極爭取對國際貿易規則的話語權。中國在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中位居大國,但我們對國際皮革貿易規則卻了解、參與甚少,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大環境不太重視,而是非常注重一對一的傳統貿易關系。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必須積極參與國際皮業貿易委員會的活動,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修訂工作,爭取有效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