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部副部長張斌表示,川橡集團已停止向美國供貨了,現在已做好了新市場開拓計劃。
受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的影響,四川輪胎企業經決定轉戰市場。據川橡集團統計,今年1-8月,向美國輸送了貨值達1000多萬美元的輪胎,占公司出口總額的一半。但因未來美國政策不明朗,川橡集團不得不與客戶暫停交易。四川省商務廳公平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特保案影響的川企僅川橡集團一家。
企業將喪失價格優勢
中國是輪胎生產和出口大國,出口美國總金額約17億美元。中國產輪胎主打美國的中低端市場,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就是憑借低廉的價格,加稅后將會使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產品大幅減少,產業將遭受嚴重打擊,產能可能會減少,影響10萬工人的就業。
上述人士解釋說,“假設一條輪胎的離岸價為30美元,再加上55%關稅、海運費等,美國經銷商的采購價約為50美元以上,已比美國產輪胎貴了。經銷商賣出的輪胎價可能要達60-70美元,消費者肯定會拒絕購買。這樣一來,美國經銷商就會停止向中國訂貨,導致中國輪胎產量的大幅銳減。”
中投證券研究員芮定坤表示美國4000多萬條的出口量占比較大,如果將這一部分產量全部轉回到國內市場的話,等于市場增加了近8.4%的供應量,數字并不小。因此一旦美國加征高額關稅,產品出不去,企業必須要減少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