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咨詢公司分析東南亞食品行業塑料軟包裝市場
2009-9-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軟包裝 Frost & Sullivan
Frost & Sullivan發現,這幾年來軟包裝涉及到的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并且替代了一部分硬包裝的市場。塑料包裝生產企業會不定期地向樹脂生產廠家反饋他們對于原料特性的需求。聚乙烯(PE)供應商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公司認為,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性價比高的加工方案,同時還有不斷完善和升級的技術支持。長期來看,只有那些具有系統化研發能力的公司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獲得更強勢的地位。包裝企業需要不斷增加在研發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保持其競爭力,從而擁有自身的競爭優勢。
另外,更多的合作兼并也是未來這一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一方面,一些領先的本土企業會逐步擴大他們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另一方面,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也加快了一些小型企業被淘汰的速度。最后,原料供應商們還會開始更加關注環保產品的開發。隨著人們對于綠色、健康等概念的重視,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生物聚合物作為軟包裝的新型原料。
挑戰必定伴隨著機遇的出現。Frost & Sullivan的分析師認為,面對一系列利好因素,食品包裝行業也存在相當的挑戰。首先,最大的挑戰來自于不斷壓縮的利潤空間。作為石油的衍生產品,聚合物在經歷了2008年大半年的高位運行后作了一段時間的調整。用于食品包裝的大部分塑料是被稱為通用產品的聚合物,這些材料的價格對公司的盈利情況有著巨大影響。當這些原料漲價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塑料包裝生產企業的議價能力不高,無法將他們面臨的原材料漲價壓力迅速轉嫁到食品加工企業和最終消費者。因此,這些企業不得不內部消化部分壓力,而這對于那些小企業來說是尤其致命的。此階段會有一大批這樣的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境。對于塑料包裝企業來說,提高生產技術、提供高附加值產品以及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都是立足市場、保證良好收益的不二之選。造成利潤縮小的另一個原因是包裝企業需要持續不斷的更新技術,并且投資于提高生產質量的設備上來保證印刷效果和薄膜質量的穩定性。
其次,是包裝企業向海外市場拓展的壓力。對于東南亞國家來說,在出口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將非常有利于業務的發展,因此這一點也值得引起相當的重視。在新加坡,人口基數小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產能過剩,只有通過產品外銷才能保證長期的競爭力。對于泰國來說,其成為“世界廚房”的目標使得泰國的食品加工行業高度依賴于出口。這樣一來,與食品行業高度相關的包裝行業將會受益匪淺。全球領先的一些包裝企業,如Alcan Huhtamika和Sealed Air等,都已經在泰國設立了生產基地。馬來西亞也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其伊斯蘭國家的性質推動了清真食品的出口。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多樣化的食品也包括清真食品,這對馬來西亞構成了潛在的威脅。菲律賓和印尼雖然也有出口的機會和潛力,但目前這兩個國家還是更加關注于滿足本土市場的需求。
第三,包裝企業如何吸引外商投資食品加工業。要發展食品包裝業,食品加工業的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這一需求來自于內銷和外銷兩個市場。東南亞國家中,泰國和馬來西亞在吸引外商投資食品加工行業方面最為成功。印尼和菲律賓由于尚未制定食品工業招商引資的相關政策和方針,在這方面沒有長足的進展。而新加坡由于國土面積小、制造成本高,不具備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