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國內多家輪胎企業緊急赴京議對策,盼獲關稅扶持。
在目前輪胎出口退稅率9%、標準天然橡膠進口關稅則為20%的背景下,相關協會、企業建議提高出口退稅率、降低進口關稅。
除此之外,由于上述福建兩業者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工廠,有望通過業務“外遷”將損失降低。
據有關媒體引用臺灣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士的話稱,由于特保案,該公司將把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生產業務從中國大陸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工廠。
“不包括勞動力成本,公司旗下所有生產廠的生產成本基本上處在同一個水平;比如,臺灣生產廠較大陸廠多出的勞動力成本在收入中的比重約6%-8%。”這位管理人士透露。
因為公司有能力將訂單轉移至泰國等生產廠,6%-8%的成本提高遠低于35%的高額關稅,訂單轉移顯然要比被征收額外關稅好得多。
無獨有偶,佳通上海銷售總部的有關人士也透露了類似策略,“高層還在商討,選項包括將部分業務搬到印尼工廠”。
對此,有專家分析,未來美國是否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宣布類似決定難以評判,所以“外遷”并不一定能最后擺脫這一困擾,“此外,美國實施特保措施后,其他的WTO成員國可以不再履行任何程序,直接對中國輪胎實施同樣的措施,這樣對輪胎出口無疑是重創”。
此外,類似特保案還有可能波及更多領域。因此業者寄望,當務之急還是中美雙方進行有效的“再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