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美輪胎特保案裁決將于明日生效,廣州輪胎企業來自美國的訂單基本告罄。廣州輪胎業需推進行業性重組,推進現有輪胎企業專業分工和產品結構分工,整合網絡和技術等資源,參與新一輪內銷市場競爭。
由于裁決結果出來之后即時生效,而美國經銷商從下訂單到到貨整個過程需要一個月,因此8月底,廣州輪胎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
華輪總經理鄒勇智稱,受特保案消息刺激,美國經銷商預計輪胎價格將會上漲,于是開始普遍囤積中國輪胎。5-7月,國內輪胎企業的出口形勢良好,但目前基本上沒有這類訂單。
“現在有什么產品利潤可以高達35%?這么高的懲罰性關稅就是要把中國輪胎趕出美國市場!”鄒勇智介紹說,華輪如果堅持不讓萬力品牌退出美國市場,獨力承擔35%的懲罰性關稅,按2008年銷售額和利潤率計算,公司每年將損失過億元。
為應對市場變化,以出口為主的華輪將把內銷、外銷比例從以前的4:6調整到5:5。鄒勇智對此介紹說,在輸美市場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要加大內銷市場的發掘,并將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
廣州國際集團透露,在整合現有產業資源后,廣州橡膠工業的發展,還將推進華輪上市,并借助其上市為整個行業發展提供后盾。目前,廣州國際集團已形成圍繞華輪打造廣州“大輪胎”板塊的規劃思路,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華輪將形成年產量達3000萬條、產值約150億元的產業規模,從而推動廣州躋身全國輪胎業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