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穆院士表示,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對化纖新材料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比如近年來職能化纖正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這種新型化纖材料不僅要實現服裝穿著過程中的各種要求,如達到穿著的舒適性、美觀性、安全性、衛生性之外,同時能實現某些職能要求和功能要求,例如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航天員的服裝中就裝置有衛星定位系統、通訊系統、生理狀況測試記錄顯示發射系統,可以將航天員的脈搏、血壓、血糖等情況和環境條件中有害物質、有毒氣體、有害輻射等情況進行測試和記錄,并發射回地面監控系統。
另外,服裝用紡織品和家用紡織品中除了提出保形、抗皺、抗起球、懸垂好、顏色鮮艷、色牢、光澤好要求之外,又對新功能纖維提出新的重點流行用途。新功能纖維是以傳統紡織纖維,如化學纖維中的滌綸、錦綸、腈綸、維綸、丙綸、乙綸、氨綸為主進行改性,再通過改變纖維的界面形狀、表面狀態、形態結構等手段,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如舒適性方面要求具有保暖、涼爽、吸濕、導汗、快干、柔軟,且無刺癢等特性;安全性方面要求提高纖維的極限氧指數等,為此需混入高溫炭化成分,從而達到阻燃、防溶滴、防紫外線、防電磁輻射及有害氣體吸附等特性;衛生性方面則突出抑菌、抗菌、防臭等特性;美觀性方面要求顯色、可控變色、反光、閃光等特性;醫療性方面要求抗菌及生物相容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