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學工業區,被稱為中國最好的化工園區,是金融危機下中國化工業現狀的樣本。
今年上半年是上海化工區內企業最困難的時期,業績下滑20%的公司比比皆是。對整個園區而言,今年預定的銷售和固定投資目標已難以實現。
但是,接受采訪的數家企業,均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化工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行業已經出現好轉。”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稱,預計10月中下旬國家將出臺與《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關的兩個細則,引領化工業在危機中升級。
馮世良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化工業將出現明顯的回升。
評級
航運業★★★☆☆
汽車業★★★★★
IT業★★★★☆
化工業★★★☆☆
企業和專家一致認為,化工業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
位于杭州灣北岸的上海化學工業區,被業內稱為中國最好的化工園區,一直以來都在以超過30%的增長速度發展;不過,去年第四季度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讓整個化工區陷入了節奏上的混亂。
近日,記者走訪了上;^的數家公司,希望了解到一線企業的聲音,經濟危機到底對這些公司造成了怎樣的直接沖擊?它們都在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
接受采訪的數家企業,雖然產品結構不盡相同,但均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化工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行業已經出現好轉!
中國化工業現狀的樣本
“每個人每天都要用各種化工品,牙膏、筆、電腦、眼鏡、洗發水、汽車輪胎、各種塑料……都跟化工有關,整個社會現在完全離不開化工!钡聡A創工業集團大中華區總裁俞大海博士在位于莘莊的公司,對早報記者這樣簡單通俗地說明化工業與我們每個人的關系。
因此,化學工業,這個對經濟變化先知先覺的行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來臨后,首當其沖地受到了影響。
上海化學工業區,這個從規劃之初就設計引入了一體化先進理念的大型化工區,入住著包括英國石油化工(BP)、德國巴斯夫、德國拜耳、德國贏創等20家世界一流的化工巨頭,它們已經形成一體化循環產業鏈,企業之間化工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的互供共享關系成為行業的典范。
與此同時,產業鏈上、中、下游完善的上;瘜W工業園區,成為目前中國化工業相對完整的一個樣本,直接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化工業現狀。
俞大海表示,他們第二季度會比第一季度更好,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好;他們不能期望仍然能夠達到過去幾年的高增長,今年設定的經營業績目標是與去年業績持平。
年度預定目標難以實現
“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們公司顯得有些突然,實際全球都是這樣!庇岽蠛1硎,去年7月,德國漢莎航空的全球董事長來中國,與俞大海會面的時候,他就說當時航空運量在降低,可能全球經濟會在未來幾個月就開始下降。
上海化學工業區規劃面積為29.4平方公里,是“十五”期間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之一,通過疏浚后的內河航運系統,化工區可與黃浦江、長江水系連通;化工區除建有專用海運碼頭以外,與洋山深水港(1000萬標準集裝箱)僅55公里,第一期項目總投資將達1500億元人民幣,2008年上;^全年招商引資達37.43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1億元。
就在今年初,化工區方面還高調宣布,2009的招商引資目標為35億美元,這正是一直力爭的中石化投資規模達到1200萬噸/年的煉油項目,不過,這樣的計劃顯然隨著金融危機導致的整個化工行業需求低迷而無限期推遲。
另外,上海化工區2009年預計完成銷售收入570億元,同比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億元。不過,這樣的計劃也已經不太可能再實現。
“化工區現在確實不太好!币晃换^相關人士對早報記者透露,截止到8月底,實際上,上;^上半年的指標都未完成,全年的業績不可能理想。而從去年底做的多種擺脫經濟危機的預案和政策,也一直沒有十分明顯的成效。
在這樣的行業低迷情況下,包括化工區管委會和部分化工區的企業,并不愿意太多對外說起自己公司的情況,顯得過于低調,大多只是表示,“大家都知道現在行業還不好,也沒有更多可以說的內容!
很多企業業績下滑20%
化工區里最大公司之一的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賽科石化),是由中石化集團,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BP化工共同出資27億美元組建的合資公司。今年7月中旬,其年產109萬噸/年的國內單線產能最大乙烯裝置成功擴產。不過,賽科石化的相關人士告訴早報記者,作為上游行業的原料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無疑是最直接的,中下游的精細化工公司不再下訂單,他們也就無法高負荷的生產。
就在今年夏天的6-7月份,賽科石油的部分主要設備進行了例行檢修,而對于這樣的大型石化企業,每兩年的檢修,在之前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下,無疑是一種無奈的浪費,但是現在成為順理成章的停產。
中國石化(11.87,0.09,0.76%)協會的數據顯示,至7月末,磷肥企業開工率70%;尿素企業開工率在75%左右;電石行業開工率從最低的35%已經恢復到70%,但企業虧損普遍較為嚴重;純堿企業開工率在75%左右。不過,就是這樣的數據,已經算是在今年偏高的行情。
上述提到的德國贏創,這家以高端精細化工產品,比如氨基酸、農用化學品等為主要產品的化工企業,也無疑受到了直接的影響。這家近5年每年復合增長達20%的化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大中華區的業績為3.99億歐元,同比去年下降了6%,這在以往不敢想象。
雖然各家公司并不直接對外發布業績報告,但據早報記者了解,上半年化工區內,業績下滑20%的公司比比皆是,20%甚至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業績下降數字。
而在產品價格方面,依然未見太多起色。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000余種化工產品價格指數中,超過60%的產品價格環比下降或持平,同比總指數為84.19(以上年同月價格為100),繼續呈下探走勢。
危機中的變革和機會
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表示,從另一個角度看,金融危機也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推動力。
俞大海表示,他們確實是在危機中看到了機會,實際上從去年第四季度起,他們已經采取了應對措施。
在贏創公司內部,在去年底就開始了一個叫做“中國增長之路”的計劃,確定了內部業務流程和跨部門合作的優化,以及中國中高層管理干部的培養規劃,這些都是促進公司內部改革的具體的動作。
在上;^管委會方面,雖然他們并不愿意就目前現狀做更多的詳細說明,但實際上早在年初他們就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應對經濟危機,而不是被動的等待。
上;^采取包括呼吁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程序,爭取延長化工區生產企業電價優惠補貼政策,協調解決外輪夜間航行和?繂栴},滿足企業對化工區航道夜間通航裝卸24小時作業的要求等一系列動作。
俞大海表示,金融危機爆發后,化工區也幫了他們不少的忙,在信息、服務等領域提供了便利,在具體價格上也做了調整,這為他們降低了成本。更為重要的是,整個的政府機構提高了辦事效率,這遠比資金上的支持更為有用。
據了解,一直以來化工區管委會和莘莊管委會對上;瘜W工業區的企業采取每周定期溝通機制,而很多問題就可以在現場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