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研制可自我修復表面技術
2009-9-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自我修復 納米膠囊電鍍層 機械軸承
隨著含有微小納米膠囊電鍍層的發明,科學家研制可自我修復表面的夢想成為現實又邁出了一步。如果涂層遭到破壞,膠囊會釋放液體修復劃痕。
科學家計劃在電鍍層均勻分布液體膠囊,就像在蛋糕上均勻鑲嵌上葡萄干。如果涂層遭到破壞,破壞點的膠囊會破裂液體溢出修復劃痕。但到目前為止,因為膠囊尺寸問題,這項技術還沒有成功,10-15微米的尺寸對于20微米厚的電鍍層來說太大了,會使涂層的機械性能發生改變。
德國斯圖加特Fraunhofer學院制造工程和自動化研究所,與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開發了納米膠囊技術,這種膠囊的直徑只有幾百納米。“目前的挑戰在于生產電鍍層的時候不使膠囊受到破壞,膠囊體積越小,他們的外壁就越薄,同時也更加脆弱。用于電鍍過程的電解液是一些化學性質很活潑的液體,可以輕易損壞這些膠囊,”Martin Metzner博士說。因此,科學家們需要找到不受電解質影響的膠囊外壁。
機械軸承可以作為一個應用舉例。軸承材料通常采用嵌入膠囊的電鍍涂層,如果潤滑劑和軸承涂料暫時缺失,涂層表面的膠囊就會破裂釋放出潤滑劑以保護軸承不受損壞。研究人員已經研制出包括銅、鎳和鋅的可修復涂層,但可覆蓋規模還不超過厘米規模。研究人員接下來的研究目標是在膠囊中填充不同的液體,如兩種可發生反應的液體。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