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周期判斷及未來前景展望
2010-1-14 來源:天天化工網
關鍵詞:石油產品價格管理辦法 石油化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受世界經濟增長波動的影響,世界石化產業供需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波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石化行業一直處于重組和調整中,逐步形成了新的市場格局、貿易流向、供需特點及新的產品需求:亞太地區受中國等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對石化產品的需求量增長較快;而中東地區憑借其原料充足、生產成本低廉等眾多優勢,新建了大批石化裝置;歐美地區受能源價格較高的影響,不斷進行結構調整。世界石化市場增長的重點已由北美、西歐轉向中東和亞太地區。
中國目前是全球重要的市場需求增長地,近幾年來,產能也處于擴張之中,產品的自給能力不斷提高,目前已經是全球最活躍的投資增長地和需求市場。
油價和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對石化工業未來業績有最大的影響,但較難預測。由于大部分石化產品的以油氣為原料,因而油價對石化生產商極端重要。原油的價格直接影響石化生產的原材料成本。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度又是石化產品需求的基本推動力,強勁的增長產生強勁的石化產品需求。強勢的需求一般允許生產商提高價格支持較高的利潤。
歷史上,石化盈利一直受到過量生產能力的嚴重影響。較高的開工率一般支持較強的生產利潤。在2002年不景氣期后的一段時間內,新生產能力放緩投資使開工率復蘇,使利潤從谷底回升。過去幾年強勢的消費大部分已被新增能力平衡,使石化工業的開工率保持穩定,支持盈利性處在一個較寬的高峰。
在低成本的中東和消費量集中的亞洲,大量新建能力的投產將壓制全球開工率提高,開工率將見頂。北美和西歐的生產公司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預計在2010年左右開工率將下落到一個較寬的低谷,過量供應將對所有市場的盈利性發生顯著影響。
石化產品的價格是由典型生產商的生產加上市場支持的毛利決定的。生產成本受原材料成本影響很大,而原材料成本又與原油市場直接相關。過去5年石化工業成功地轉移了快速升高的油價。石化產品的價格升到創紀錄的高位。盡管生產成本上升,但生產公司仍獲得高利潤。
對于全球石化行業的景氣觀測指標,我們認為,以后經驗性的景氣周期應該還是有用的,不過隨著在本輪全球經濟發展中,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全球各經濟體面對問題時的經驗也更加豐富。未來全球整體經濟變化的節奏可能放緩,從而導致石化行業周期拉長,周期性弱化的特征將日見明顯。
判斷石化行業的景氣度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1、裝置的開工率,按照歷史經驗,煉油裝置的開工率達到80%以上,景氣度比較好,能夠達到90%附近,景氣度最高,化工乙烯裝置的開工率可以開到滿負荷(>=100%),景氣度最高。2、產品的價差,俗稱“剪刀差”,比如煉油毛利,就是成品油和原油的價差,化工產品價差主要是石腦油和PE、PP等大宗石化產品的價差,如果價差持續擴大,說明化工行(601398,股吧)業的景氣持續上升。3、行業內未來的產能投放以及需求的變化情況。從歷史上的化工周期的走勢來看,和原油價格走向正相關,即原油漲,行業景氣度高,原油價格下跌,行業景氣下行。周期初期往往表現出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但隨著下游需求的逐步恢復,最終表現出需求拉動型的景氣特征,行業的景氣周期往往會拉長。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