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排放承諾將推動石油產業技術升級
2010-1-18 來源:網絡
關鍵詞:節能減排 碳排放 石油
中國政府近日宣布,為應對氣候變化,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業內人士認為,節能減排并非新命題,高能耗高污染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早已是共識。中國在世界影響力日盛的情況下,有必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中國的整體石油消費不會因此減少,但國家在推動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投入會明顯加大。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著名氣候與環境政策專家齊曄博士在接受易貿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承諾碳排放指標是基于兩點:一個是國家需要通過節能減排,轉變增長方式,另外一個就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愿意跟世界各國一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展觀是我們的一貫思想。
據經濟分析師介紹,中國多年來一直都在強調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清理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環境問題得到越來越高的關注;近期定調的三大工作要點-“防通脹,保增長,調結構”,也表明國家加強梳理產業結構的決心。只不過,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打斷了一些步驟。由于中國經濟過去一直是出口拉動型,世界經濟形式良好的時候,高能耗的過剩產能能夠被外需消化,所以問題不是很突出,國家在治理方面的力度沒有被放大。而金融危機使得外需下挫,傳統生產方式受到挑戰,高能耗產業的過剩局面就異常突出,而治理起來又更加困難,因為此時必須考慮內需中的投資,過分抑止會傷害整個經濟。
經濟分析師又認為,中國做出承諾是一種良好姿態,符合長遠戰略。作為世界頭號二氧化碳排放國,不承擔減排責任對中國的世界形象很不利。畢竟地球是全人類的,保護環境是每個國家的義務。減排對自身也有很大好處。國家多年來也一直在探討低碳發展戰略,包括研究通過征收碳稅等環境稅來保護環境,達到減排效果,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外在這方面比國內先進很多,中國在經濟實力增強的同時,也必須考慮環境代價。
針對提出碳排放降低40-45%這一具體指標,齊教授認為,這個數字實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說,國家十一五期間的減排目標是單位GDP能耗降低20%,這個目標到今年6月底已經實現了13%,完成另外的7%還剩下1年半時間。這個能耗指標轉為碳強度,大概相當于到2010年底減排22-23%。
今天提出到2020年降低40-45%,就是說還用10年時間完成20%左右的減排指標,“從意義上來講,實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齊教授還指出,發展低碳經濟,要有公共資金投入,這些投入不但有可能拉動經濟,而且會綠化GDP。
石油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中國石油消費不會因此產生太大變化。目前中國能源消耗中,煤炭占到70%左右,石油占20-23%,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約占9%。齊教授指出,未來中國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會隨著經濟增長而進一步增長,但非化石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會遠遠高于化石能源。
“國家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比15%。從目前的9%提高到15%,就是說還有6%要增長。這個比例雖然不高,但轉換成絕對量就是成倍增長”,齊教授說。會實現目標,國家也出臺了系列鼓勵措施,發展非化石能源。“風能,太陽能等近幾年發展的非常快。從2006年到現在,風能方面,裝機容量每年都在以100%的速度增長,”他說。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