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出口復蘇會拉動己二酸下游需求的恢復,而下游需求好轉必將帶動己二酸需求的增長。另外,2009年11月商務部對國外己二酸征收反傾銷稅也將使行業基本面變好。
天利高新[11.12-2.87%](600339,收盤價11.12元)的7萬噸/年己二酸生產裝置在2009年8月正式投產,由于預期該項目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一直以來其己二酸項目備受投資者關注,而近期公司的股價表現也異常搶眼。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除了公司地處新疆獨山子背靠當地1000萬噸大石化項目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外,受益于己二酸反傾銷、下游出口復蘇和己二酸價格不斷上漲,預計該項目將成為公司2010年的新看點,而增厚2010年的業績也沒有懸念。
己二酸成本優勢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天利高新主營業務為依托獨山子的1000萬噸大石化項目,發展下游精細化工。目前公司的主要產品產能包括年產7萬噸的己二酸、年產4萬噸的甲乙酮、年產4萬噸的聚丙烯、年產1萬噸的聚乙烯地膜和年產10萬噸的瀝青。
不過,這些產品中最具想像空間的就是于2009年8月正式投產的7萬噸/年己二酸項目。業內人士表示,公司己二酸業務的主要競爭優勢在于公司擁有較低的純苯價格。目前,公司的純苯采購來自當地的煉化公司,就地取材使得原材料可以節省遠距離運輸成本,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
中投證券指出,公司己二酸的主要原料苯來自中石油,一般情況下,新疆地區的價格都要比華南地區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苯是危險品,運輸成本高,在新疆地區更便宜。雖然產品銷售運費也更高一些,但己二酸是固體,相對苯的運費要便宜,保守估計每噸還是有100元~200元的成本優勢,相當于賺了危險品和非危險品之間的運費差價。
而中信證券[31.98 -0.87%]也指出,生產一噸己二酸需要約0.71噸苯和0.9噸硝酸,而西北地區的原料苯市場價格比華北和華南等地區低1000元/噸左右,運費約600元/噸,比華北和東北地區要高300元左右,因此天利高新的己二酸產品成本優勢比較明顯。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大部分研究員看好公司己二酸項目的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