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 精細化工 環保達標
2010-1-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精細化工 石油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謀劃布局的一年。新年伊始,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就召開了專家委員會會議,專題研究無機鹽行業“十二五”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為謀劃“十二五”的行業發展,近日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開展了廣泛的企業調研。
首當其沖:產業升級
說起無機鹽行業“十二五”的發展,專家們談論最多的是產業升級問題。
相關人士了解到,“十一五”期間,特別是開展節能減排以來,無機鹽行業在產業升級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探索出不少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比如鎂鹽行業。傳統方法都是采用白云石煅燒法生產鎂鹽,要經過多次煅燒、多次干燥,流程長,工序多,能耗高。西部鹽湖企業發展的鹵水法鎂鹽生產,具有流程短、規模大、成本低的優勢,同時具有廢物利用的環保效益,其競爭力是一般企業難以匹敵的。2009年10月12日,邢臺鎂神公司新建一條年產7000噸的氧化鎂生產線。人們注意到,這條生產線與眾不同,沒有高大的白云石煅燒窯,也沒有占地巨大、白水飛濺的消化池。公司總裁孫文正是看好西部鹽湖企業發展廢鹵提鎂的商機,果斷砍掉了自己廠里白云石法生產線的前半部分,改為從西部購買鹵水法氫氧化鎂原料來生產氧化鎂,獨創了國內首條鹵水原料路線的氧化鎂生產線。現在,該企業的氧化鎂生產線縮短了一多半,煅燒溫度從800多攝氏度降到400多攝氏度,生產能耗和成本都大大降低,生產環境大為改善。
但即使如此,到“十一五”末,無機鹽行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與國外同行或國內其他行業比較仍存在較大差距,全行業只有30%左右的企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0%左右的企業還處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水平,相當一部分企業特別是西部地區的企業仍停留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水平。許多高新技術如超高純、超微量、超真空、超臨界、失重條件等生產技術差距更大,很多是空白。落后的技術裝備導致產品檔次低,資源、能源消耗高,生產成本高,并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胡慶福教授告訴相關人士:“目前,國內無機鹽行業具有‘三多’的特點:產品種類多,生產工藝多,中小企業多。企業良莠不齊,技術水平相差很大。近年來又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不少其他行業的老板,那山看著這山高,看到無機鹽產品市場好,投資不大,就紛紛擠進來。他們對無機鹽的技術、市場、環保情況并不熟悉,請一兩個所謂的業內專家,到現場一比劃,就投幾千萬元上項目。因此,不少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相當落后。目前,行業的生產工藝優化、生產線和設備定型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產業升級的工作十分繁重。”
據了解,鎂鹽行業“十二五”的產業升級工作,就是要發揮傳統白云石煅燒法鎂鹽企業的作用,借鑒鹵水法生產技術的優勢,發展精細鎂鹽產品的生產,在節能減排、產品質量上實現一個大的突破。協會專家委員會要在這方面組織力量,總結和提煉像邢臺鎂神公司這樣的創新技術,幫助企業開發出適用的先進工藝技術,在全行業推廣,實現鎂鹽產業升級。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國際精細化工及定制化學品展覽會上,國產精細無機鹽產品受到海外采購商的青睞。
重中之重:精細化工
兩個月前發布的《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要求無機鹽行業爭取到2015年,高端產品增加值占全行業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因此,發展精細化工,著力培育新型產業,努力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成為無機鹽行業“十二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葉海廷說,無機鹽工業協會在調研中發現,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行業整體低迷中,企業的產品定位不同,受沖擊程度也不同。凡是產品單一、只有中低檔產品的企業,裝置大多停車熄火,廠區死氣沉沉。而發展了精深加工、有精細化工產品的企業,煙囪都在冒煙,廠區熱氣騰騰,一派紅火景象。這充分說明發展精細化工產品的重要性。
相關人士了解到,我國是黃磷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由于產品精細化程度不高,價格賣不上去。國外賣的高純黃磷要比我國的普通黃磷價格高100多倍。這是因為國產黃磷含砷量降不下來,砷與磷是同族元素,性質相近,是黃磷生產最難除去的一種雜質。而砷又是有毒有害物質,含砷量高使黃磷產品價值大打折扣。“十二五”時期,急需開發制取高純黃磷的技術,如開發相應的萃取、水相氧化、蒸餾、區域焙燒等技術裝備,開發相應的低砷監測技術,建設能生產砷含量低于1ppm的高純黃磷生產線,使中國從一個黃磷生產大國發展成為黃磷技術強國。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葉麗君告訴相關人士,無機鹽精細化工的發展將以高性能材料、專用化學品為主要方向。國外無機鹽的發展重點也是以精細、功能化、專用化為主。“十二五”時期,我國無機鹽的產品開發應著眼于全球市場,重點是開發處于需求成長期的產品,同時將精細化工的發展與我國相關的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如新材料、環保、醫藥、食品等發展結合起來,為這些產業的發展做好配套服務。
談到“十二五”磷化工產業的發展方向,葉麗君認為要發展系列化、專用化、多規格的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做好為農業、電子、建材、石油化工、機械、冶金、汽車等行業配套工作;鼓勵高新技術在行業中的應用,發展高附加值的精細產品,要在產品的高純、微細化、納米級、物化性能等方面下功夫;國內的磷化工企業要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工業化生產裝置,發展新產品。
生存保障:環保達標
剛剛過去的重慶市整治鍶鹽污染的環保風暴,在無機鹽行業引起很大震動。
近年來,伴隨著彩電、計算機、手機產業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作為顯示屏的重要原材料產業,大大小小的碳酸鍶廠如雨后春筍般在重慶銅梁、大足、永川等盛產富含碳酸鍶礦石的地區建設起來,使當地一度成為國內重要的碳酸鍶產業基地。但是生產迅速發展,環保卻沒有跟上。尤其是一些小廠,由于受資金、技術的限制,沒有任何污染治理措施,廢氣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當地碳酸鍶企業的污染擾民事件不斷發生,群眾談“鍶”色變、不斷上訪。2008年,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作出批示,重慶市成立了碳酸鍶污染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對當地碳酸鍶污染開始進行大力整治。頓時,所有的碳酸鍶企業均被勒令停產整頓,所有的建設項目都被“區域限批”。
經過一年多的停產整頓,目前只有兩家有實力的企業在投資了7000多萬元進行環保改造后恢復了生產,而其他無力治理的十幾家碳酸鍶企業則被淘汰出局。這兩家企業上馬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環保治理措施。他們通過改造原有的水膜除塵裝置,增加石灰乳噴淋,并改用渦輪增壓湍流輸送至脫硫塔和填料脫硫塔,通過石灰乳和堿液吸收,所有氣體均做到達標排放,其中硫化氫的含量只有幾個ppm。
廢水全部閉路循環,通過沉降、脫硫、生物氧化處理再生。廢渣的堆放全部采用加棚和地面防滲處理,不含污染物的廢渣用于鋪路基層輔料。企業的氣、水排放口均安裝了先進的在線監測或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與環保局聯網。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佩琳告訴相關人士,重慶“治鍶”事件警示了所有無機鹽企業。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不重視環保無異于自毀。因此,我們將環保做為無機鹽行業“十二五”工作重點之一。無機鹽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三廢”量較大,有的還難于治理,建設污染治理裝置投入較大,副產品經濟價值較低,雖然有社會環保效益但企業經濟效益卻不高。現在仍有一些西部地區為求發展,盲目引進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工藝落后產品,加劇了原本環境脆弱地區的污染。一些重污染企業已成為國家環保部門關注的重點。這樣的企業環保不改觀,關門是早晚的事。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無機鹽協會將配合國家環保部,完成“環境經濟政策配套綜合名錄”編制工作,完成《無機磷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無機氰化物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編制,做好《鍶鹽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鋇鹽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課題報告及相關工作。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這些法規、標準的宣貫、監管工作。通過這些措施,對一些無法達到標準的落后產能項目限制上馬,對一些目前污染還難以治理的項目不再布新廠點,遏止盲目重復建設。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